作者李云鹏 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互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
《智慧旅游场景应用指南(试行)》出台,为各类旅游相关机构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指引,为科技企业介入文旅行业指明了方向,为旅游研究机构更好地将智慧旅游研究聚焦于行业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引导和鲜活的借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智慧旅游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涉及主体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提出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已经有十年时间,但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现象。如何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蓝图、文旅深度融合和“互联网+”战略指导下,重新确立具体发展方向和路径,是摆在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过去十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旅游离不开科技支撑,场景科技为智慧旅游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和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智慧旅游领域有关专家学者,编制了《智慧旅游场景应用指南(试行)》,为未来一段时期智慧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智慧旅游场景作为智慧旅游建设的基本单元,可以相对独立地依托场景科技,为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为企业带来更多接触游客的机会,为旅游目的地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旅游场景极其丰富。智慧旅游一方面赋予每一个场景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智慧旅游可以串联不同场景,形成组合丰富的供给体系,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和管理,在满足公共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零售场景,为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目的地带来额外的收益。
发展智慧旅游需要规范发展场景,特别是场景科技共性技术的研发,要协调推进形成合力,避免重复投入造成浪费。科技进步无止境,应该通过政策扶持、创新项目大赛等形式吸引科技创新企业率先在旅游业场景应用,将旅游场景作为向其他领域推广的“展示厅”。智慧旅游场景在不同层面的运用,带来了文旅行业发展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发布服务。在旅游目的地智能行程规划中的游程优化方面,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有利于目的地有效调控客流,引导主客分时共享旅游目的地资源。
预约服务是精准运营的前提。通过后台票务数据管理平台集中管理预订信息,能使目的地更加有效调控,增加旅游资源使用效率,节约管理人员投入等。
交通调度在城市大脑建设中非常重要,对于外地游客乘车需求,可以通过一体化调度,优化游客出行的顺畅度和便利度。通过智能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便利停车、导航及缴费等智能服务。
开放导览讲解服务,让更多本地旅游达人可以参与其中,利用多种网络平台提升讲解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讲解服务。
沉浸式体验与夜经济结合,为本地居民和游客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空间。多类型城市空间、城市景观标志物、城市水体等都可以在虚拟和混合现实技术支撑下,形成沉浸的体验空间,让游客和市民体验到智慧化。
安全方面,需要加强北斗等系统在旅游场景中的应用,加强风险问题的提示和自动上报,为旅游目的地安全态势预判和快速处置能力提升奠定技术基础。
推进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多场景的智慧化赋能,也需要跨行业的场景化重构。如黄山、八达岭长城等景区数字纪念门票,武夷山、张家界开发元宇宙项目,青岛信号山、胶州湾大桥推出虚实交互实景重构,甘肃博物馆推出虚拟导览等。
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智慧旅游场景可以从点、线、面、体等层面进行优化,如在一些游客可触达的点进行直播;在旅游过程中,提供本地土特产电商、线上讲解导游及沉浸式体验等服务;在高速服务区、游船码头等特定区域开展智慧化服务;在立体空间内进行全息场景叠加、虚实交互体验等。
总之,《智慧旅游场景应用指南(试行)》出台,为各类旅游相关机构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指引,为科技企业介入文旅行业指明了方向,为旅游研究机构更好地将智慧旅游研究聚焦于行业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引导和鲜活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