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短讯!别让“报复性宰客”伤害旅游市场复苏

发布时间:   来源:新京报  

春节消费红火,旅游业更是迎来了久违的旺季。不过,旅游的“报复性消费”也让一些人回到老路,个别地方再次出现了宰客现象。


【资料图】

如热门旅游地海南三亚,1月27日公布的5起旅游市场典型违法案例中,多数就是调换海鲜材料、未落实裸秤销售、私改价格等熟悉的套路。另一个旅游地广西北海,也有游客反映就餐消费时被宰,“4个菜1500块”。

对此,“北海市场监管”官方微博1月28日发布通报称,当地执法部门经与市内多家同档次餐厅进行价格比对,该店定价基本符合春节期间海鲜餐饮消费价格;经与北海海产品市场当日价格比对,该店四类海鲜产品经加工、烹饪后的价格在合理区间。但该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部分海鲜经烹饪后分量略少等问题,相关部门已责令该店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

旅游旺季伴随着宰客,似乎已经成了行业痼疾,各地也都有针对性执法。但兹事体大,如今已不能单纯用执法的视角去看待,理应上升到维护城市形象、旅游品牌的高度严肃对待,别让“报复性消费”成了“报复性宰客”。

此次,北海执法部门处罚商家的理由是,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部分海鲜经烹饪后分量略少等问题。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都是较为隐形的欺客宰客手段,日常消费中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遭遇,却很少引起重视。

当地此次执法倒也是一种提醒——何为宰客,或许也要有新的理解。不是说“天价海鲜”才构成宰客,不是说明显的缺斤少两才算宰客,那些走偏的获客手段,那些隐秘的诱导消费行为,可能更为常见,其“杀伤力”也不可小觑。

因为,在遭遇这些消费陷阱时,消费者明面上的损失可能不大,但如果从旅游体验角度来看,的确说不上好。而这种“宰客”对一个旅游城市而言,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要知道,类似事件发生后,很多修复形象的尝试都很难得到外界的认可。出门会遭遇多少宰客现象,又有多少消费陷阱,对于还未出门旅游的人来说,如果这些都是未知数,就会影响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尤其是,经历艰难的三年疫情后,人们的旅游热情、消费信心并没有消退,刚刚结束的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收入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7成,甚至为2023年全国经济复苏开了好头、打下了基础。对于旅游城市来说,都曾遭受过疫情的严重冲击,更应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别让个别宰客事件,吓退各方游客。

毕竟,宰客容易,收拾烂摊子却很难。旅游城市长远发展,必须依靠游客树立好的口碑。在当前社会,旅游早已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不少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尤其是社交媒体时代,口碑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针对旅游宰客现象,除了建立日常规范,严厉处置极端事件,并公开问责,或许是执法者的不二之选。

说到底,把旅游“报复性消费”当成“报复性宰客”机会的商家,收获的是“一锤子买卖”,影响的却是人们的消费信心和当地的旅游口碑。旅游行业长远发展,离不开各方的珍视呵护,除了严格日常监督执法以外,也包括积极探索出台针对性政策,引导商家规范经营、不断改进服务,方能共同做大做强旅游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