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资讯】Cirium:中国“内循环”下的旅游新趋势

发布时间:   来源:Cirium(睿思誉)

从国内各家航空公司投入座位数的变化来看,无锡和宁波等中型机场正在悄然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热点。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航空人口增长以及由此驱动的强劲旅游需求。


(相关资料图)

国内民航发展总体而言有所下降,但仍然有机场逆势而上

通过比较Cirium(睿思誉)近几年各航空公司在中国境内航线上的平均运力投入,可以一窥中国民航的一些新趋势。例如,如果将2020、2021两年的数据和2019、2018两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疫情期间,全国250多座机场中,有126座机场的运力投入比疫情前更多。

在这些机场中,位于无锡和苏州之间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WUX/ZSWX)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Cirium(睿思誉)数据显示,2019年各航司在无锡投入的境内运力约为856万个座位,2020年上升到943万,2021年上升到1212万,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357万个座位;同样位于长三角的宁波栎社机场也类似,境内运力从2019年的1269万个座位,增加到了2021年的1508万个座位。

机场运力增长来源——更丰富的目的地选择和更频繁的班次

Cirium(睿思誉)的数据显示,无锡和宁波的座位增长来源多样化。其中一部分的增长来自于新航线的开辟:无锡在2021年开辟了往来贵州遵义、湖北宜昌、四川宜宾、山东临沂等19个机场的航线,共提供了112万个座位;还有一部分的增长是来自于对既有航线加大了运力投入:无锡往返28个机场的航线获得了额外的运力,共计264万个座位。例如,无锡往返重庆的航线从55万个座位提高到了90万个座位,往返西安、长沙和广州等机场的航线也有超过20万个座位的增长。宁波的情况与之类似,往返北京的航线增长了60万个座位,往返成都、贵阳和深圳的航线也各有30万个座位的增长。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无疑是运力增加的主力区域,无论是新开航线还是对既有航线加大运力投入,各航空公司都十分积极。

中国“内循环”下的境内旅游新常态

两个机场的运力增长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基础性的原因,也就是所在城市的经济水平。无锡和宁波这样的城市虽然规模体量不如京沪穗深那般大,但由于其工业基础扎实,因此居民的生活水平较好。在疫情之前,当地居民的出行和旅游方式和京沪穗深等一线城市无异,休闲旅游需求强劲。同时,这些地方的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相对而言也有扎实的商务旅行需求。

第二个是国际航班需求减少的原因。疫情前,临近的上海机场提供了不少出境航班,在出境游的加持下为旅游市场带来了激烈竞争;疫情期间,由于防疫政策,国际航班和出境旅游受到限制,一方面释放了一些机场时刻,另一方面也使得需求转移到国内旅游上。

就国际旅游而言,距离较远但有更多航班的大型机场具备一定竞争力;但就国内旅游而言,还是距离更近的本土机场更有竞争力。这使得像无锡和宁波这样的机场在这两年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这正是中国“内循环”下城市的旅游需求转移的最好体现。

旅游从业者的机会在哪里?

疫情前,由于临近的国际机场的影响,像无锡或者宁波这样以国内线为主的机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中国“内循环”下国内旅游重新成为市场主体,这些离旅客更近的中型机场也就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注意机场吞吐量相对其城市人口、经济规模而言偏低的城市。这样的城市的旅游群体往往拥有一定消费力。但以往这一旅游群体都是依靠周边大型机场出行,在目前的形势下,这一群体的出行需求又回流到本地机场,使当地成为了一个国内长途旅游的优质客源地。

这为旅游从者带来了一系列的机会:对于航空公司而言,中型机场的费用和成本相比传统的大机场更加优惠,更适合开辟面向旅客的航线,降低旅客出行成本;此外,更低的出行成本也有助于酒店或餐饮等本地消费的增长。

最后,展望2023年,我们对中国国内市场仍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随着中国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渐成熟,我们预测承运人仍然会在国内市场投入更多的运力,并聚焦于这些对旅客而言更为方便的中小型机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