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富:大力传承弘扬新时代竹林精神,推动河南创新开放“建高地”

发布时间:   来源:大河网  


(相关资料图)

竹林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部,1994年撤村建镇,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万人。江泽民、胡锦涛、杨析综、侯宗宾、李长春、陈奎元、徐光春等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曾先后到这里视察指导工作,多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特色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宜居镇等称号,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2022年,竹林镇GDP总量达到100亿,全年完成税收1.9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增速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增速14%。

竹林原本是一个缺水少土、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成为一个文明富裕的全国明星乡镇,能够成功的文化基因密码就是“敢为人先、不畏艰险、以上率下、不计得失”的新时代竹林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基本经验之一。”竹林精神从本质上讲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与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既是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巨大精神成果,也是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竹林精神的高标底色。创新是有风险的,不愿担风险的人搞不了创新。同时,搞创新必须有宽阔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人是不可能在推动创新上有大的作为的。大力传承弘扬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创新发展,就要像竹林人那样时刻勇立潮头,善于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敏锐的洞察力,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深谋远虑地提出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任务,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惧风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不畏艰险、善做善成的实干精神”,是新时代竹林精神的行为亮色。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道路不会是一片坦途,肯定会遇到激流险滩、重峦叠嶂,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我们要成功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实现既定伟大目标,就要像竹林人那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同时,不仅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而且还要像竹林人那样努力掌握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做到能干会干、善做善成。

“以上率下、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是新时代竹林精神的集体成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重任在肩。我们要不负当今干事创业的伟大时代,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要像竹林人那样始终坚持以上率下,争做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模范,在协同协作、密切配合上做出表率,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地推进伟大事业。

“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新时代竹林精神的理想本色。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中首要位置,要像以赵明恩同志为代表的竹林共产党人那样,始终有一颗对党绝对忠诚的心,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的心,不断树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绝对的忠诚体现无私奉献;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诠释无私奉献。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坚持守正创新,把新时代竹林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这种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转化为推动创新开放“成高地”、县域经济“成高原”的磅礴力量,扛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使命担当,谱写河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华丽篇章!

【作者:田文富,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委托号2022DWT017)《民为邦本思想的渊源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