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闻!社论丨多重因素叠加 “布雷顿森林体系2.0”面临根本性挑战

发布时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期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为应对本国经济问题而在宽松与收紧之间不断周期性变化时,会对全球美元流动性产生“潮汐效应”。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因为通胀和资本外流面临种种经济挑战,“美元潮汐”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周期性挑战再次引发国家社会不满。与此前不同的是,在美联储执行收缩政策刺激美元回流的同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的金融制裁,这引起了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担忧,两个因素的叠加正在促使各国重新认识美元霸权。

二战后,西方世界形成了以可兑换黄金的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到了1971年,不堪重负的美国停止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其经济也遭到了德国与日本等国家的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了全球化,美国维持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再经由石油美元与美元的东亚贸易货币地位,其他国家购入美国国债,这种循环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并确立了美元的全球地位。

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全球贷款的主体、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国际贸易交易和全球债券交易的主要货币,美国金融市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也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融资大都以美元为主。

长期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为应对本国经济问题而在宽松与收紧之间不断周期性变化时,会对全球美元流动性产生“潮汐效应”。当执行宽松政策,可能引起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过热;紧缩时则会制造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违约与经济危机。比如美联储在1980年代初应对滞胀而大幅加息时,出现了拉美国家普遍的债务危机;在1990年代中期提升利率,则冲击了墨西哥与阿根廷等国家,然后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美元加息会让其他国家以美元计价的融资成本大幅上涨,美元资产回报率的增加会促进美元回流美国,会导致社会经济比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债务违约,并因为货币贬值而增加了以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出现严重的通胀和社会动荡,从而成为高风险市场,进一步刺激资本外逃,形成不良循环。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受到的影响很小,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货币(欧元、日元等)融资,此外拥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其外汇储备也足够应对冲击,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难以避免震荡。

今年以来,多重因素叠加让“布雷顿森林体系2.0”遇到了根本性挑战。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的金融制裁,包括冻结其外汇储备,“美元武器化”引起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担忧,并让“去美元化”从原本边缘性的想法一下子成为这些经济体的一种政策考量。如俄罗斯改用卢布和人民币,印度央行宣布建立卢比贸易结算制度,一些国家想要筹建新的全球结算系统。此外,俄乌冲突还导致全球能源与粮食价格大涨,让更多国家陷入通胀风险,美元指数的不断攀升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危机。

毫无疑问,美元体系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周期流动性风险以及通胀危机同时显现,并引发了一些后果。而且,美国自身过度负债及其滞胀风险,也损害了美元长期信用。这让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重估美元角色。西方国家应该思考,为什么让这么多国家感到不安。

美国将美元和贸易“武器化”,并毫不顾忌美元信用的做法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与其保持距离,这又刺激美国去构筑新体系。美国呼吁盟友一起重构能源、商品的供给体系,包括通过“友岸外包”的方式将供应链网络限制在盟友和友好国家,这也是为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2.0”。但是,如果真的存在与美元“大分离”趋势的话,对分歧双方而言这都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预测的艰苦过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