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价格变化无疑直接关系群众消费支出。近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牵动着老百姓的心。
国家统计局6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下旬全国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5.7元。但6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猪价连续上升,接连上涨超20天。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截至6月第5周前,猪肉价格日均涨幅在0.2%以内。7月5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零售价格为每斤17.85元,较年内低点累计上涨22%。
【资料图】
面对快速上涨的猪肉价格,相关部门也开始密集“出手”。国家发改委近日称,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显然,确保不盲目压栏,提醒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串通涨价,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是当前决策的要点所在。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将减缓生猪价格上升的势头,平稳市场价格波动。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晓东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出台针对性政策稳定猪肉生产和价格,通过提升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过程稳定性,有助于促成猪肉价格稳定在百姓愿意消费、生猪养殖和生产有合理利润的空间,对于稳定消费市场而言大有益处。他表示,任何调控手段和措施只要在不脱离市场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带来的积极成效都会直接且迅速地在市场价格上得到印证。
还应注意到,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生猪产能的变化。
“按照农业农村部能繁母猪数据推测,2021年9-10月份产能去化幅度较大,对应2022年7-8月份生猪供应偏紧。叠加近期高温天气下,养殖端继续压栏观望、控量出栏,局部地区降雨天气也影响出栏进度,猪价溢价现象明显,短期供应端的矛盾推动生猪现货价格加速上涨。”华联期货研究员蒋琴对本报记者表示。
7月4日,A股猪肉股集体大涨,多股涨停。在期货市场,午后生猪主连一度涨停,最高达22755元/吨,创2022年以来新高,日内涨幅7.71%。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最新数据,截至7月4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5.7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4.8%,比3月份价格上升41.4%。
在蒋琴看来,在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之后,预计短期现货价格将有所降温,但从后市来看,整体生猪出栏量有逐月递减趋势,且随着产能逐步去化,养殖成本上移,猪价重心逐渐上移,现货价格本轮回调空间也相对有限。
从供给来看,今年1-5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处于合理区间。从需求看,7-8月份仍然处于猪肉消费淡季,短期不会出现需求暴增的情况。从养殖成本来看,6月份,国家发改委监测的生猪饲料价格为3.54元/公斤,与3月份相比下跌幅度达9.3%,饲料成本持续降低。
“如果跳出猪肉价格波动来看,生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利益链、技术链、创新链、生态链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导致生猪价格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促进其‘链式发展’,有助于走出‘猪周期’的发展轨迹。”洪涛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