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阳康”旅游热:疫情伤疤之下的微光

发布时间:   来源:蓝渊笔记

12月25日这一周,第一波“阳康”城市开始越过感染峰值、人员流动恢复;再叠加周末的圣诞效应,多个城市传出本地游复苏、烟火气回归的消息。

这是否意味着,旅游市场信心比想象中更提前复苏?

但同一时期,关于阳康之后反复感染、老龄群体离世的讨论,也为这个冬天蒙上一层悲怆的色彩。一个魔幻的传言是:在北京,八宝山和环球影城同时在排队。


(相关资料图)

这个世界太大,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些自相矛盾的信息,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事实?

城市差异化复苏:北京、武汉、成渝阳康复活,江浙沪、广深仍陷泥潭

整体来看,主要大城市正在呈现差异化的复苏态势。以“地铁客流量”来观察:

截止12月24日,主要城市中,地铁客流量近一周回升明显的有:北京、武汉、成都、重庆。

据国联证券数据,上周北京地铁日均客流环比增速达64.6%,有显著复苏。

对应的媒体消息面有:

·12月23日,成都与武汉的中超联赛吸引了三万多名观众到场,创下上座率新高

·12月26日,北京迎来阔别一个半月的早高峰(中度拥堵)

另一方面,上周地铁客流量下滑明显的城市有:上海、深圳、南京、苏州,广州的数据也不是很乐观。

显然,江浙沪和广深还处于感染的上升期与承压期。

从异地出行的维度来看,近期的航空数据整体还比较低迷,但有区域性的亮点。

·国金证券数据显示,截止12月22日,全国整体客运航班量为2019年同期的37%,较之前16日的高点回落了24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的表现与本地游回暖趋势相一致,客运航班执飞量已经较之前的低点(12月20日)有所回升。

作为典型的异地出行目的地,近期三亚和云南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苏,但差异明显。

·截止12月24日,三亚凤凰机场客运航班执飞量达到了疫情前同期的82%,而云南机场(昆明+丽江+西双版纳)基本只达到三亚复苏程度的一半。

整体而言,作为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地的江浙沪、广深地区,还处于痛苦的感染高峰期,接下来一段时间旅行还将承压。

个别已经迈入“阳康”的城市,如北京,则率先为旅游市场的复苏注入动能。

一些高端度假目的地(比如三亚)因此受益,但这一能量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还很有限。

另一方面,疫情已经对社会整体的安全感带来一定冲击。

医护人员感染、老人不幸离世等消息大量出现,在一些率先阳康的城市中呈现出撕裂的对立:烟火气的回归与讣告的井喷,同时在发生。

这种社会心理上的伤疤效应,影响比较深远,也会成为抑制消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日本启示:开放后医疗崩溃8次,旅游业逆势强韧生长

中国舆论场上,关于“有没有准备好就放开”,目前仍然在争议之中。也有一些媒体用日本防疫的他山之石,来抨击中国的政策问题。

但从事实层面来看,即使被描述成“共存优等生”的日本,在转向全面开放之后,也迎来了不可避免的阵痛。

信达证券研究显示,日本国内疫情管控放开后,医疗系统崩溃事件数量急剧增加:

·2020年疫情爆发到2022年3月21日之前,仅有4次医疗系统崩溃事件;而3月21日至今,则发生了8次,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造成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转向开放的日本社会,其旅游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

在开放前,疫情对日本旅游市场的负面影响非常剧烈,与中国2022年11月之前的状态相似;但自从今年3月全面开放之后,日本国内旅游人次受疫情的影响反倒减少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8月日本迎来了疫情感染的历史峰值,但其旅游人次依然达到了2019年同期的69.2%,消费额恢复至72.3%。

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感染高峰期间,旅游人次只能恢复到三成到四成。

这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启发是,也许未来疫情感染会经历前所未有的暴增,但经过初期的黑暗与混乱后,旅行市场已经不会再重回谷底了。

疫情在这个冬天给中国带来了惨痛的伤疤,但这道疤可能也会构成,抵达黎明之路的坚实基础。

我们已经上路了,期待剧痛之后会有一条坦途。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