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景点”风险不容小觑

发布时间:   来源:广州日报  


(资料图)

连日来,上海4岁女童失联事件牵动人心。网络上,各种讨论甚至争议不绝于耳。然而可惜的是,野滩涂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据澎湃新闻报道,女童失踪时的海滩位于一处野滩涂。退潮时,滩涂裸露,但滩涂外没有任何防护。专业人士提醒,未经开发的野滩涂,其地质材料、海水深浅、浪涌潮汐等水文情况均属未知,游客贸然进入容易发生危险,且一旦出现险情,救援难度也很大。

关注野滩涂,并非要讨论责任,而是要警示风险。翻翻新闻报道就知道了,野滩涂俨然已经成为游客遇险事件的“背景板”,仅今年以来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就超过10起。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野生景点”备受追捧。在铁路轨道上扎堆取景,在山溪里简易漂流,在禁止通行的山路上与小伙伴结伴探险……从野海滩到未开发的山塘、水库、山路,很多荒野之地被扣上了“野生网红打卡地”“小众旅游目的地”的头衔,从籍籍无名、人迹罕至一跃成为网红“景点”。这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野生景点”之所以“野”,就在于未经开发、缺乏配套设施,没有安全保障。就拿海滩来说,正规景点海边会有防护网,滩涂上有沙子覆盖,岸边都有安全观察员,一般还会配备专业的救生人员、救生设备等,具有成体系的安全提醒……可以说,景点为了“安全”二字操碎了心。“野生景点”呢?一无所有,只有风险。

对此,怎么管?一方面,警示需前置。野趣虽好,风险不容低估。古人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远”可以,“险”就算了吧。每逢节假日等出游高峰,有必要对“野生景点”加大警示力度,通过真实案例做好安全教育,让警示跑在好奇前面。此外,“宝藏”秘境、绝美之地,没门票、好出片……“野生景点”走红,社交媒体上的“安利”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推荐一味加滤镜,闭口不提风险。平台有责任管好内容,做好风险提醒。

另一方面,“排雷”需彻底。有游客曾这样描述前往一处野海滩的场景:一些路口被铁丝网封死,没路可走,但一些人在铁丝网中间开了一个口子,纷纷从里面钻进去,再翻越堤坝进入海滩——游客的“热情”,可见一斑。这提醒我们,对于“野生景点”,该防的要防好,减少人员进入的可能;对于事实上已经成为景点的区域,有条件的可考虑开发,或者至少应当以更高规格织好织密“安全防护网”,让风险少一点。 (夏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