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巴中在线
一刻钟等于15分钟。我国古代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壳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时三刻是多少分钟
在古代的时候,每天有十二个时辰,也就是说一时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刻是指15分钟,那么三刻自然就是45分钟,古人口中的一时三刻是2个小时零45分钟也就是165分钟。
一时三刻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是时间短的意思。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过,这么庞大的工程,一时三刻是完成不了的。意思是说时间转瞬即逝,过得很快,其实就是时间很短的一种表示。要想做好一件事,尤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一时三刻通常是办不成的。
一时半刻是多少时间
2小时7分12秒。古人说的一时是2小时,他们将一天分为一百刻,一刻就是14分钟24秒,半刻就是7分12秒。一时半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很短的时间。
一个时辰有几刻
一个时辰有八刻。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一刻约15分钟。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作“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