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链的完善、技术成熟度提高和规模效应,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比磷酸铁锂电池降低20%以上,为大规模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在11月29日举行的首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表示。
加强标准化引领
【资料图】
“构建能源互联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其关键是储能,而这需要固态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陈立泉说,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二次电池,我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但因其资源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的需求,在低速电动车辆和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将成为主流。
“近年来,我国钠离子电池逐步进入规模化试验示范阶段,在低速电动车、储能领域崭露头角。”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标准处处长刘大山认为,随着产业投入加大,预计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支持。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金磊提出,要尽快发布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产业链生态链综合协同发展,支持和引导钠离子电池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此外,要加强标准化引领,继续加快钠电有关产品材料以及上下游相关标准的制定。”
加速产业化落地
上市公司的持续布局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国内钠资源占全球储量的22%。钠离子电池的开发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锂资源依赖进口所导致的锂电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问题,有效维护供应链安全。”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在会上表示。
据黄起森介绍,公司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能够实现锂钠混搭、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有望扩展应用至500公里续航车型,应用前景广阔。“公司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
中科海钠相关负责人称,在钠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方面,公司一期年产正负极材料各2千吨产线已建设完成并运行半年,预计2023年完成二期2万吨正极、1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设,2024年完成10万吨正极、5万吨负极材料线项目建设。在钠离子电池电芯产业化方面,2023年公司安徽阜阳产线将扩产至3GWh-5GWh,2024年将与客户合作扩产10GWh以上。
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方面,新宙邦表示,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吨级生产的工艺开发,钠离子电池新型添加剂和溶剂在江苏翰康和湖南福邦已量产。
发布人:zhy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储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