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电新公用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 曾韬
-7月12日讯(张倩 林音 山东青岛报道)7月12日下午,融直播首场直播《钠电池时代来了吗?大咖畅谈“钠”里玄机(上)》开播,特邀主持人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理事长于清教携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电新公用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曾韬3位业内大咖,一起畅谈“钠”里的玄机。
(资料图)
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电新公用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曾韬做了题为《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中的机遇》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钠离子电池如何从研发走到应用、钠离子电池是否是锂不足的最优解、钠离子电池应用的规模预测、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标的推荐等,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钠和锂的研究几乎同时起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钠离子和锂离子二次电池几乎同时开展研究。随着终端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再是唯一追求指标。锂、钴资源供给逐渐吃紧,部分电动车和储能具有较强的生产工具属性,经济性指标权重逐渐凸显。自2010年起,钠离子电池以其低成本潜力价值,重新获得众多研究机构的青睐。
从产品性能来看,钠离子电池在低温、安全、快充等性能指标上表现优于锂离子电池,而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仍有提升空间。但考虑到钠的材料来源丰富,曾韬认为,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优势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长期有望分庭抗“锂”。随着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在部分低速车、商用车、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钠离子电池将逐步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可分为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两大方面。储能的首要钠离子电池渗透率排序为表前侧规模储电≈工商业储能>家储。动力电池:乘用车方面,钠离子电池渗透率排序为0或A00级>A级>B级以上;商用车方面,钠离子电池渗透率排序为公交≈叉车或AGV>客运或微面/轻卡>重卡。
在市场应用方面,曾韬表示,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和动力应用的渗透潜力十足,总体来看,由于储能以及部分商用车等具备生产工具属性,其经济性指标权重逐渐凸显,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对其吸引力较强。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及部分商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有望达到更高水平。
针对钠离子电池总体市场规模,曾韬预测,到2025年全球钠离子电池需求规模约为67.4GWh,渗透率达到3.5%,从结构上来看,到2025年储能的表前侧市场有望成为最大的下游。假设未来汽车车型销量结构与2021年情况一致,进行测算:2021年钠离子电池整体渗透率预计达到2.3%;其中表前侧储能应用规模最大,约为24GWh,占钠离子电池市场总体规模的45%。乘用车方面,虽然A0和A00级车钠离子电池渗透率最高,但因采用2021年销量结构进行测算,受其市场总体规模限制,钠离子电池在A0和A00级车中应用规模较小;由于A级乘用车在新能源车总体销量中占比较高,其钠离子电池应用规模占钠离子电池总体规模的18%,是继表前侧储能后第二大的细分应用市场。
针对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前景,曾韬预测,钠离子电池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并将通过几个阶段实现逐步渗透:
产业化初期(2022-2025年,渗透率5%以下):主要投向使用程度较浅且空间要求不高的小型储能站或小型BEV(A0级或A00级),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完善工况测试、失效机制和极端条件下的性能边界测试,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使用成本的快速下降。
快速发展期(2025-2028年,渗透率约为10%):储能市场逐渐成熟,钠离子技术日趋成熟并形成一定规模化,电芯成本有望降至0.4元/Wh,其在特定场景中的应用性价比逐步超越锂离子电池,但对于超长寿命的场景应用渗透率依然较低。
高速发展期(2028年后):钠离子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循环寿命进一步提升,其优异的安全性与成本优势将在更多的场景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投资方面,曾韬看好钠离子电池技术潜力和应用市场的高成长性。推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电池制造;同时推荐钠离子电池中游的四大主材、集流体以及上游的锰资源。
发布人:zhy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电池技术】【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