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倒挂与资产配置 五年期利率低于三年期利率

发布时间:   来源:金融投资报  

小暑一过,天气立马改变。笔者正计划回上海,不仅被上海新疫情迷惑,也被上海的高温天气吓到,未来十天最高气温都在37度左右,竟然比海南都热。天气变了,银行的利率也变了。

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发生重大变化:三年期存款利率为3.15%,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2.75%。五年期的利率低于三年期的利率,即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按理说,人们存钱的时间越长,利息应该越多,但现在存五年的利息反而比存三年的还要少,好像违反了人们长期形成的常识。现在工农中建四大银行都调整了存款利率,读者朋友在银行存钱,一定要先看清楚不同的存款的存款利率。

笔者之前看到的浦发银行结构性存款,从前段时间就开始出现期限长、利率低的情况了。现在也是,6个月的不如3个月的,3个月的不如28天的。这种情况我们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利率倒挂。LPR今年已经调降过一次了,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因此调降了,本身银行就是赚息差的,为了维持自身经营和盈利,存款利率也必须往下调,而且最好能更灵活地往下调。笔者就说说为什么银行要降低长期存款利率。

从经济规律而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在理论上,就要降低利率,这样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才能更低以促进经济活力更强。因此利率走低,一定是一个趋势。而且中国人有储蓄的传统,也特别喜欢存钱。数据表明,我国是全球第一储蓄大国,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号,我国存款总额达到了227.21万亿,其中居民储蓄的存款加起来有一百万亿,银行降低利率是希望大家把存在银行里面钱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银行利率一路走低,而历史上如在1990年代的时候,利率水平曾经高达10%,而现在已经回落到1.5%,利息水平几乎缩水了整整十倍。

之所以会出现5年期存款利率比3年期还低,是因为银行预期未来存款利率还会下降,因此现在获取长期存款不划算。如果银行吸收的5年期存款过多,就相当于提前锁定了这部分资金的成本,不利于在后续随行就市去降低成本。而且随着利率下行,银行放贷的利率也会走低,万一过几年贷款利率都不到3.15%了,银行就要冒很大的风险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无风险利率下行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是从银行角度来看利率倒挂。即从中长期看,存款利率呈现下降趋势,银行主动减少吸收中长期存款。值得一提的是,5年期存款在银行存款中占比低,利率倒挂对银行存款规模稳定的实际影响有限。

再从外部环境看利率倒挂现象,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首先是市场流动相对充裕。今年以来,为更好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央行加大市场流动性投放,银行间流动性较充裕。今年1月至5月,我国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元,同比增长50.6%。但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特别是中长期贷款需求不足,降低了银行吸收中长期存款的动力;其次是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引导。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叠加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进而推动实体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下降。今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存款尤其是中长期利率上限有所下移;三是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向于存款。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2018年开始逐步上升,到今年一季度已达45.4%。

目前,存款是银行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随着资管新规等深入实施,同业负债持续压降,存款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近年来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明显。在存款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情况下,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可直接降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倒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降低负债成本的意愿。这样有助于保持利差稳定,进而提高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意愿和能力。

不过银行存款出现增加的动向,也说明资产配置的新要求。利率倒挂将驱使资金从银行存款流向国债、债券、基金、股票类的这些不同的理财方式,当然黄金也是靠谱的投资品种。对有投资思维的朋友而言,要有想法锁定现有的利率水平,在银行利率下滑态势下,可以及时配置保险,保险在我们国家是和国债、银行存款并驾齐驱的最安全三种方法。比如说,配置一份年金险,就能长期锁定了3.5%的收益率。即使十年以后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到时候存入银行的钱可能开始越来越少,而提前放进保险公司的钱,却依然享有3.5%的保单预定利率。年金保险是金融界公认的最持续、最稳健、最安全的长期性。

以前我们一直都在说无风险利率必须要低,越低越利好股市。保险公司能有锁定利率水平的产品,关键还是保险公司天然是长线投资者,也是价值投资者,只要去看看那些有保险公司参与做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它们的股票就不会差,也是我们在挑选长线股票的重要参考。

看看美国股市在美联储不断加息举措下向下回落,就会明白为何A股还能缓慢回升,那是因为资金在利率倒挂的趋势下流入股市流出银行。这也是一段时间的搞活实体经济政策的后续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 豫ICP备17019456号-10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