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迅猛!两家大行这一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 5家银行增速超10% 时讯

发布时间:   来源:券商中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一季度报告披露完毕,上市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也展现出来,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服务体系等在一季度展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不少银行绿色贷款规模的季度环比增速呈现两位数增长,增速甚至超过20%。在规模方面,绿色贷款也实现突破,其中,两家国有大行突破3万亿元。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是当前增量较为明显的信贷投放领域之一,成为商业银行颇具发展潜力的增量业务。

1

5家上市银行绿色贷款增速超过10%

上市银行2023年一季报显示,在披露绿色贷款相关数据的银行中,有5家银行3月末的绿色贷款较上年末的增速超过10%,其中农业银行的一季度的增速超两成。

具体看,在国有大行中,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余额均突破了3万亿元,分别达到了3.30万亿元和3.23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2%和17.45%。此外,邮储银行3月末的绿色贷款余额5383.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1%。

在股份行中,浦发银行3月末的公司绿色信贷余额达48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1亿元,其中长三角区域绿色信贷余额1919亿元,占公司绿色信贷余额的40%。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340.03亿元,带动的碳减排量为809.2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城商行中,北京银行3月末的绿色贷款余额1255.63亿元,较年初增长13.83%;杭州银行绿色贷款余额603.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3%,较2022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7.84%。

在农商行中,沪农商行3月末的公司绿色信贷余额3482.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6%。

整体看,一季度的绿色信贷的贷款增速高于其它贷款增速。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4.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39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9.19和7.47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1.09、6.26和3.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32.1%和53.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8%,比年初增加512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年初增加3113亿元。

2

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季报中,不少上市银行披露了绿色金融相关规划和成绩。

邮储银行是国内首家签署联合国《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季报显示,该行印发了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金融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该行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出“绿色票据+数字人民币”创新贴现产品“绿色G贴”,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特色化票据服务。累计成立碳中和支行、绿色支行和绿色金融中心等绿色金融机构24家。

除了绿色贷款,建设银行还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数据显示,一季末该行持有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外币绿色债券余额增长23%。此外,一季度,该行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13期,承销规模119亿元,发行100亿元境内绿色金融债券。

浦发银行一季度共承销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合计12.8亿元,其中承销绿色资产支持票据3单,承销规模为10.3亿元。

上海农商行在一季度中表示,该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制定《分布式光伏贷专项服务方案》,健全绿色FPA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支持,持续丰富绿色金融内涵和业务产品体系,全力服务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3

一季度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实践再扩容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上,实现了绿色贷款,以及债券投资、承销、发行等方面的创新和扩容。

1月初,国家开发银行印发《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大额、长期稳定融资,分阶段、有重点、可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实施,有序支持交通领域碳减排。

1月中旬,工商银行成功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境外绿债。据悉,该债券在香港、新加坡和迪拜三地交易所同时上市,涵盖美元、离岸人民币和澳大利亚元三个币种、四只债券。募集资金聚焦低碳领域,专项用于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领域的绿色项目。

1月18日,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发行金融街中心(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85亿元,产品期限18年,作为该项目的托管银行及监管银行,北京银行参与认购34亿元。

2月15日,兴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成功落地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转型/碳资产),该笔债券是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转型债券是指为支持适应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低碳转型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该笔债券通过票面利率挂钩碳资产收益率的结构设计,既实现了企业对存量碳资产的盘活,又满足了转型项目较低成本融资需求,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拓展了融资渠道。

2月2日,星展中国宣布,已获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的范围。

3月1日,国家开发银行在上海清算所面向全球投资人成功发行150亿元3年期“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

在被纳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内后,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法人银行落地首单相关业务,例如,湖南落地全省首笔地方法人银行碳减排贷款。

绿色债券的发行也实现突破式发展。

远东资信报告显示,一级市场方面,3月绿色债券发行量大增,同比增长70.27%,发行规模总计1594.44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发力明显,共有14只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共计983亿元,创下了近3年来单月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最高的纪录。

从发行人看,其中不仅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也有浙江温岭农村商业银行、柳州银行等地方商业银行。

4

绿色金融政策不断更新

在绿色债券大幅发展的节奏下,相关政策也在修订,以适应绿色债券业务的实践需求。

3月14日,上交所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对2022年版本进行了修订。

修订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升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的比例,将募集资金用途要求中用于绿色项目的募集资金比例下限由70%提升为100%;二是明确绿色项目认定范围;三是新增项目评估与遴选流程披露要求。

此外,绿色金融基础标准也在更新中。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就《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以下简称《2023版目录》)公开征求意见,以适应绿色发展新阶段。

该《2023版目录》是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基础上,为更好适应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而进行的更新修订。

信息显示,《2023版目录》一方面调整了绿色产业目录的分类结构,使其与我国现阶段绿色发展思路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对具体绿色细分行业进行了部分更新与调整,如降碳特色更加鲜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内容进一步扩充与完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重视程度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相关产业进一步丰富、绿色技术装备动态更新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壮大绿色服务行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