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郑州8月16日电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债券发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为更好引导和培育企业积极发债融资,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8月16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政府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河南证监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建立全省债券融资后备资源库、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债融资等8大举措,为省内企业发债融资提供便利与支撑。
与此同时,为有效防范债券市场风险积聚,营造良好债券发行市场环境,《意见》还提出,建立地方债券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债券大数据风控平台。
(资料图片)
八大助企发债措施将建全省债券融资后备资源库
随着各项政策的推动以及企业发债意识的日渐增强,近年来,河南省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类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河南企业年内已发行信用债285只,发行规模1948.49亿元,两项数据均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0%。
不过横向来看,河南省发债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发债规模、发债增速在全国比较靠后,高信用评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空间、潜力依然很大。
为改善这一状况,《意见》明确了8方面的具体举措,分别为建立全省债券融资后备资源库,提升发债主体信用评级,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完善债券发行担保机制,支持信用增进公司为企业发债提供服务,培育壮大河南债券市场投资者群体,培育债券市场良好环境,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债融资,为省内企业发债“保驾护航”。
例如,《意见》提到,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对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创业型企业等重点骨干企业进行全面摸底,遴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发债条件的企业和项目,按季度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全省债券融资后备资源库。对入库企业将实行重点培育、跟踪服务、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动态管理,壮大发债基础群体。
鼓励符合条件的信用增进公司为省内企业发行债券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探索通过与核心交易商合作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业务,化解、转移企业存量风险,完善市场风险分担机制,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抗风险能力。推动创设民营企业信用保护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帮助河南民营企业通过信用增进实现债券发行融资,打通资金流循环链条。
同时,建立河南债券市场投资者数据库,搭建投资者与河南发债企业、金融机构对接的平台。对在河南债券市场贡献突出的机构和个人,除按规定通报表彰以外,各地、各部门对其在河南展业、投资等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优先支持。
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还将建立金融债发行审核绿色通道机制,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加快金融债发行进度;鼓励省内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加大对“三农”、小微、绿色、双创等领域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意见》还特别提出,将对省内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两类产品实现融资的,按照实际发行中介费用的50%给予补助,每户企业每类产品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对发行绿色债等创新债券产品的企业,每户企业每类产品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对省内发债企业和主要推动人给予通报表彰。
合力防范债券市场风险建设河南省债券风险预警数字化平台
为有效防范债券市场风险积聚,营造良好债券发行市场环境,《意见》还在风控管理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发债主体、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的责任。
《意见》提到,债券发行企业是按时足额兑付债券本息、及时披露信息、风险防范处置和风险报告等事项的主体责任人,要尊重市场规则和监管规范,要根据实际用款需要和还款能力,合理规划发债规模和期限结构,统筹做好各期债券发行和兑付工作,坚决防止债券违约事件。
对此,《意见》要求,发债主体要提前规划资金安排,在债券兑付日前6个月制定到期还款计划,前3个月明确偿债资金来源,前1个月落实偿债资金。对于可能发生兑付困难的到期债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债券监管部门及本辖区政府报告。
各地政府要对辖区内债券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履行属地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债券发行情况进行排查,按照存续金额、兑付日、风险因素等建立台账。
各类中介机构则要充分履行责任和义务,协助企业做好信息披露,跟踪企业重大经营行为,提前三个月进行风险排查,发现风险隐患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出现风险的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助企业做好风险处置。对于未履职尽责的机构,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联合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河南证监局等部门将其列入负面名单,暂停其省内相关业务,取消奖补资格。涉嫌违法违规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置。
在此基础上,河南还将建立地方债券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并推动建设河南省债券风险预警数字化平台,建立以债券发行企业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债券发行风险跟踪评级体系,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债券风险信息,完善债券风险评估、报告、预警和处置体系,及时、妥善、有效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营造良好债券发行市场环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