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云南自贸区”)挂牌四年多来,昆明、红河、德宏三个片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全力打造开放新高地,改革措施持续推出,创新亮点不断出现,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相关资料图)
昆明片区:传统产业迈向高端
2019年8月30日,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正式挂牌,与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设立,一体化融合发展。
在昆明片区阿拉街道清水片区,新建成不久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已与24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楼宇载体和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有效推动上海与云南产业双向联动,形成“东西合作+产业转移”示范效应。
已入驻的迈创企业管理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上海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业务是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全球化、数字化售后服务管理,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是我们的重要市场,希望尽快落地磨憨,开展汽车新能源电池制造方面的业务。”公司负责人说。
磨憨口岸是我国和老挝之间最大的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也是中老泰三国陆路货物运输最便捷的通道及出入境旅游的中转站和集散地。2022年,云南省决定由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州共建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由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镇,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纳入昆明片区的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充分利用口岸区位条件、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政策联动等优势,强化产业发展,已精准对接80余家企业,并与厦门钨业、中国铁塔、中铁开投等26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
为推动产业发展,昆明片区还引进了华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改善企业生产流程,助力传统企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领域进军;依托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建成了区块链基础平台,成功开出全国首张“绿色用电凭证”,现已累计开具710张、溯源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为出口产品获取国际碳足迹认证提供关键支持。
目前昆明片区共有市场主体7万多户,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烟草及配套、生物医药及健康产品、绿色食品制造、新材料等工业为主导,商贸物流、信息软件、总部经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共生互促发展的产业结构。
红河片区:制度创新促产业发展
“办理货物出关、入关,手机上申报,自动化、智能化操作,不到10分钟就完成,太方便了。”在红河片区内的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一位边民在用手机申办过关货物运送手续,填写相关信息后,货物交由分拣中心,经自动化输送线分拣统计、查验,最终智能装载进物流车辆,出口至越南。
过去,在红河州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连接的大桥上,每天下午成百上千的两国边民用自行车推货物过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如今依托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平台,边民互市进入规范的流程化管理,运输工具升级,效率大幅提升,极大地方便了两国边民。
这是红河片区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红河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孝刚介绍,红河片区先后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累计上报云南省自贸办经验案例50项,获得全省复制推广19项,入选商务部评选经验案例10项。其中,全省首张边民互市交易增值税发票、首笔“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业务、RCEP多边协定下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等多个“首笔”成功落地红河片区。
当前,红河片区正加强与红河综合保税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加工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目前红河片区已推动147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额29.87亿元,其中出口8.99亿元,同比增长53.61%。
德宏片区:上下游产业集聚
“德宏州是云南省对缅口岸数量最多、口岸地区人口最密集、特殊经济功能区种类最齐全、对缅贸易额最大的州市。”德宏州州长卫岗介绍,德宏州对缅贸易长期占云南对缅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占中缅贸易额的三分之一,进出口商品种类达2000余种。
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在德宏州批准设立了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等,搭建了内联外通的综合开放平台。“多项特殊优惠政策叠加,德宏州逐渐成为云南省沿边开发开放的热土、创新创造的高地。”卫岗介绍。
同时,德宏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和全程网办率已分别达到98.91%和91.21%;“区市联动”承接赋权审批模式改革有序推进,156项承接赋权累计办结11项职权的8819件审批。
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下,中冶、中铁、联想佳沃、安琪酵母、雅戈尔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入驻德宏。3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了从种桑养蚕、缫丝、纺纱、织造、成衣、内衣、袜子、鞋帽等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德宏片区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截至8月末,新增经营主体13678户,完成年目标1.7万户的80.5%;前8月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