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文
今天上午,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主题论坛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大咖们云集,讲述自贸区的光阴故事。
如今人们对上海自贸区的中文名字耳熟能详,但其英文名字最初有过变化。如果直译为China(Shanghai)Free Trade Zone(上海自由贸易区),不能体现出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功能。最后,决定在英文名里加上Pilot(领航)一词,含“试验”之意,彰显出了上海自贸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探路作用。
(资料图)
盘点上海自贸区“领航”十年的成果,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十年“领航”,体现在一个个制度创新孕育出的001号“破冰之旅”中。如今我们再度聚焦当年的“001号”们,不但他们自身受益于上海自贸区首创性改革,更有不少“001号”超越了当初“引进来”的扩大开放模式,成为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自贸区扩区后首家外资质量认证研发机构。该公司执行总裁斯榕回忆,当初想回国创业时条件并不满足,因为想做一家100%外资的食品认证机构,直到上海自贸区推出了第二批扩大开放31条措施,放开了设立外资认证机构的准入标准,美安康马上搭上了“头班车”。“最近我有件开心事,刚刚帮山东一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认证。”这家企业创新研制出一种原先被国外垄断的新材料,可以用于补充婴幼儿奶粉缺乏的母乳免疫力。美安康花了一年多时间,帮助其申报成功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走出去”的一片新天地就此打开。
“如果用8个字来概括上海自贸区十年,那就是全国率先、全国标杆。”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孙元欣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全国率先”不仅源于建设时间最早,还体现在率先推进首创性和集成化制度创新、率先形成了自贸试验区改革领域的框架体系,堪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杆。
敢为人先,考量着上海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的果敢;而善为人先,肩负着为国家改革压力测试的重任,更凸显了“自主改”的智慧。“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至今,注重风险防范,守住底线,没有发生过系统性的风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孙元欣看来,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3条:中央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实践相结合;采用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的方法,形成改革试点经验;持续物理扩区和功能扩区,为其不断增加新的改革任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能量也越来越大。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十年间,在上海自贸区的“头雁”领航下,我国自贸试验区已从“1”扩容至“21”,并在“放管服”、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等领域进入改革“深水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上海自贸试验区新一轮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标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于上海自贸区而言已经不是有没有,更是优不优、强不强的全方位引领。
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释放发展红利。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文数经过7次“瘦身”后,已从2013年版的190条,缩减至2021年版的27条。负面清单变短之后,如何进一步增加透明度,是对政府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极大考验。在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时候,如何在“试验田”加大压力测试,逐步探索破解“准入不准营”等问题,令世人瞩目。
上海自贸区建设,从来不只是上海的事。今天的自贸区论坛上,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跨国公司高管、全国各地自贸区负责人等汇聚一堂。论坛所在地是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张江,令人对上海自贸区未来的制度创新之路充满想象。
未来十年,如何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标准的改革,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新一轮国际贸易协定,融入国际贸易新机制……上海自贸区的“领航”使命,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