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正眼科:站在风口上仍连年亏损,涉嫌行贿或成为致命一击|焦点快看

发布时间:   来源:凤凰网健康  

作者|杨渔 编辑|沙琼 策划|凤凰网健康

俗话说“金眼科银牙科”,尤其在眼科赛道正处在黄金风口之际,大多数上市眼科公司即便不能像头部企业那样滋润,但也不至于巨额亏损。但光正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正眼科”)做到了,且一举亏损6368万元。

8月30日,光正眼科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光正眼科归母净利润首次亏损3607万元,同比下滑高达189.14%,第二季度亏损面有所收窄。但公司市值自去年至今已从高点蒸发逾62%,仅余31亿元,发展远景令人担忧。再加上对赌案的上演、单位行贿案件,使其核心竞争力的欠缺暴露无遗。

成功转型抱得“金娃娃”,却朝着亏损一路不回头

光正眼科前身是原扎根新疆、2010年上市的“光正钢构”,2018年起,迎着眼科医疗市场的高速增长,花重金从“莆田系”大佬林春光手中收购“新视界眼科”,更名光正眼科,抢入眼科黄金赛道,成功实现公司主营业务转型。

截至2019年底,公司的医疗板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占集团收入的比重超过六成,看上去转型颇有成效。

三年后的2021年,包括眼科医疗在内的大健康业务占到光正眼科总营收的72.73%。当年,公司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13.4%。这似乎表明公司业已成功抢到眼科赛道这个“金娃娃”,风口之下,似乎前途无量。

但今年上半年,“金娃娃”似乎突然变脸。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大降35.38%,归母净利润更是剧烈下滑203.9%!资本市场的直接反应是,光正眼科首次“由盈转亏”。但其实,若看扣非净利润,它一直在亏。

凤凰网健康发现,特别是去年、今年上半年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其亏损幅度呈现为几何级数的放大。根据财报,光正眼科去年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68.64%,亏损额高达约6485万元;今年上半年,其归母扣非净利润出现更严重地崩塌——同比下降598.66%,亏损高达6496万元。

而这还是在公司整体运营成本大幅下降23.9%、销售费用大幅下降38.28%等深度节流情况下取得的。

实际上,自收购“新视界眼科”谋求主营业务转型以来,其归母扣非净利润巨亏可谓一路不回头,2018~2021年分别亏损7949.40万元、2342.81万元、1383.78万元和6484.97万元。

显而易见,以其今年上半年归母扣非净利润的巨亏,今年全年财报大概率要超过2018年的亏损峰值。本想抱得“金娃娃”实现咸鱼翻身,奈何抱了一个寂寞。

这便不得不提光正眼科重金收购的“新视界眼科”。

据公开资料,光正眼科目前在全国分散布局有大概15家眼科医院,业务范畴包括屈光、白内障、青光眼诊疗等。但其营收高度依赖花重金全资收购的“新视界眼科”。

但迄今为止,“新视界眼科”的“出圈”,似乎仅在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创始人林春光等前股东的对赌纠纷。简而言之,光正眼科分两次收购“新视界眼科”股权,2018年收购51%,“新视界眼科”承诺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2020年,光正眼科收购“新视界眼科”剩下49%股权。

但据光正眼科说,“新视界眼科”承诺业绩实际只有2018年完成。2020年的净利润只有承诺的零头——5000多万。2021年更是由盈转亏,亏损额1468.80万元。“金娃娃”彻底变成业绩拖累。

随之便是众所周知的对赌闹剧了。先是光正眼科去年9月起诉“新视界眼科”原股东,索赔3.85亿元;后是“新视界眼科”原股东去年11月反诉光正眼科,说光正眼科还拖欠股权交易价款816.5万元,要求其连本带息支付。

9月3日,光正眼科披露了一审判决结果,非但近4亿的业绩补偿诉求被驳回,自己还被判补1.08亿的交易尾款。光正眼科目前尚未披露是否上诉。

光正眼科:站在风口上仍连年亏损,涉嫌行贿或成为致命一击

图片来自光正眼科信息披露截图

一位不愿具名市场分析人士对凤凰网健康表示,从“新视界眼科”在业绩承诺期的勉强盈利、过了承诺期便开始大幅亏损来看,其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是偏弱的,其业务模式值得深思。

若公司不具价值护城河,止损便无从谈起。

营收依赖过度医疗 毫无研发技术能力是硬伤

就在8月30日公布半年报的同一天,光正眼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法院通知,“对赌”官司已经开庭审理。对光正眼科来说,赢得这场官司,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其2022年财报的“自尊”,乃至实现全年盈利。

但这背后也充满讽刺。作为一家正处在眼科医疗赛道黄金风口的眼科概念股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何在?

2010年上市以来,该公司一直收购圭臬,准备转型大健康领域后卖掉能源资产,转而大举收购眼科医疗资产。除了已经收购的“新视界眼科”之外,还收购了美尔目眼科的51%股权,义乌视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参股了安徽沃瑞眼科医院,同时新建一批医院,并仍然执着于花钱收购合适的眼科医院。

但眼科医疗显然不同于能源资产,这是一个回报周期较长的慢行业,既注重长期投入,又注重长期技术研发。而光正眼科似乎尚未做好长跑准备。

比如在研发投入方面,光正眼科声称坚持医教研平台一体化发展,连续主办全国眼科浦江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同济眼底病论坛等学术会议,坚持“视界之星全国眼科医师人才培育计划”,成立光正眼科研究所等。其2021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确实高达629%,但实际上研发投入金额只有区区390多万元,仅占营收的0.38%。反映在SCI学术论发表数量看,爱尔眼科和华厦眼科分别有63篇和66篇,光正眼科却从未披露过论文数量。

同时,凤凰网健康发现,其2021年销售费用却高达2亿多元,同比增长40.27%。行业销售费用率均值为12.1%,而光正眼科高达18%。显而易见的是,光正眼科尚未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仍然停留在营销驱动的简单竞争层面。

从主业收入结构来,光正眼科似乎过度依赖手术。公开资料显示,上市民营眼科门诊手术转化率均值为7.5%;2021年爱尔眼科门诊量1500多万人次,手术量81.73万人次,其门诊量手术转化率为8%。但光正眼科声称2021年为30万人次患者提供门诊检查,却实施了8.67万人次手术,门诊量手术转化率高达20.7%。

有市场分析认为,光正眼科或存在过度医疗风险。

但与此同时,其手术客单价远远低于行业平均值。目前,眼科头部企业平均每台手术客单价在2万元左右。反观光正眼科,尽管高收费、毛利率最高的屈光手术在其所有眼科手术比例中占到42%,但客单价却只有8700元。

这便可印证,光正眼科为何每年只投入区区数百万元研发费用,却豪掷2亿多元大做营销推广。但是,更多麻烦也有由此而起。

虚假宣传、单位行贿等信用危机叠加,未来何以为继?

去年至今,光正眼科不仅业绩暗淡,更是“事故”频发。

去年12月7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光正眼科子公司亦即“新视界眼科”依法做出罚款60万元的处罚。原因便是其营销驱动结出的“恶果”。

▲截图来自天眼查

上图中的上海市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9年10月至 2021年5月期间,当事人上海光正新视界眼科医院投资有限公司为宣传、推荐近视矫正手术商品,在天猫、大众点评等平台发布的标注手术信息的自然人形象图片、视频及手术案例等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实际上这些自然人是在其他医院做的近视矫正手术。

但仅仅4个月之后,光正眼科又收到一张罚单。旗下山东光正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中的入院记录、病程记录、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被济南市卫健委做出1.5万元行政罚款的处罚。

▲图片源自中国济南网“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专栏”

如果说上述问题仍可以用公司“管理不善”进行解释,且不会动摇到作为医疗企业的信用根本,那么,其下属子公司青岛新视界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涉嫌单位行贿,对其持续经营的影响则堪称致命。

今年1月17日,光正眼科发布公告称,因收到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询问通知,获悉青岛新视界眼科因其总经理李俊杰涉嫌违法犯罪、单位行贿已被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公告显示,在 2014~2020年期间,李俊杰因涉嫌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涉案金额为80余万元。2月23日,光正眼科发布公告称,案件一审已出判,相关罪名皆成立。

但光正眼科对一审判决单位行贿罪不服,遂提出上诉。

▲图片源自光正眼科公告

光正眼科之所以上诉,乃是因为单位行贿罪一旦最终成判,将对公司持续经营带来巨大影响。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探索实施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建立名单、联合惩戒、公开通报,旨在让行贿人得不偿失。

光正眼科若被打进“黑名单”,公司面临的恐怕不止是阶段性亏损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