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降价,储能吃饱

发布时间:   来源:储能电站  

硅料价格持续下行,多晶硅致密料价格相较去年高点已接近腰斩。本月硅料价格仍将保持下跌态势,同时随硅片产出持续大量释放,价格有望保持下跌态势,电池片价格也将跟随下降。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在光伏上游“让利”带来的国内集中式地面电站项目装机增长下,大型储能系统装机增量提升将被拉动,即“光伏降价,储能吃饱”。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据国家电网近日披露数据,截至1月底,国网经营区已有16个省份发布新型储能规划,2025年装机规模目标5480万千瓦,已超全国规划83%。目前国网经营区在运新型储能电站421个,装机规模773.8万千瓦。与此同时,特斯拉上周日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家超级工厂,专门生产该公司的储能产品Megapack。新工厂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相当于约40GWh的储能。

▌大储成最香环节,机构预计国内新增装机全年同比翻倍,企业开启新一轮扩产高峰

由于光伏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需要储能来“削峰填谷”,以此满足并网需求及降低弃风弃光率,当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储文件,普遍要求新能源配储比例10-20%,备电时长2-4h。

硅料降价后光伏配储整体成本有望降低,经济性有望进一步提高,储能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今年一季度国内储能招标已同比高增,储能招标总功率 5.18GW,同比增长240%,总容量11.70GWh,同比增长162%,预计全年高速增长有望持续。

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开年以来,储能行业还迎来新一轮扩产高峰,产业链上下游有将近二十家企业宣布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亿纬锂能、中创新航、雄韬股份、赣锋锂业、兰钧新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包括了盛虹集团、东方日升等来自关联行业的跨界者。而最近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加入更是为行业添了一把火。

国内储能装机高速增长,大储项目(即电源侧和电网侧,也可分为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是国内装机主力,容量占比合计达89%。业内分析认为,光伏的降价无疑给新能源电站配储成本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大型储能电站在新的一年规模放量将会是确定性极高的事情,且今年应该是发电侧光伏储能的大年。

假设2023/2024/2025年储能配置率分别为13%/17%/21%,时长分别为2.1h/2.3h/2.5h。今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有望达到33.2GWh,同比增长124.8%;到2025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量有望进一步增长至90.2GWh,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3%。

大储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储能设备、中游系统集成、下游电站等环节。储能电池和PCS是大储产业链价值量最大的两个环节,陈骁等人认为,储能电池绝对龙头宁德时代,第二梯队比亚迪、鹏辉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南都电源、海辰储能等有望借国内大储市场加速赢得动力电池之外的第二成长曲线。国内大储PCS头部企业阳光电源、科华数据、上能电气、盛弘股份、国电南瑞、新风光等在装机提速+毛利改善下业绩有望受益。

▌被动强配下电源侧企业哑巴吃黄莲,独立储能经济性成关键,未来三年厂商面临生死卡位赛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大型储能主要来自电源侧(发电侧)和电网侧,其中电源侧储能接近装机一半。市场分析认为,硅料硅片价格下行叠加强制配储要求政策,光伏发电侧的储能装机将是当下市场爆发的源动力,竞争最为激烈,但也是较为劣质的一块市场。

当前电源侧强配重并网轻运行问题严重,与储能服务电力系统初衷相背离,带来了新能源侧储能设备质量参差、实际运行效果不佳、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业内专家指出,装机规模最大的电源侧储能反而利用率最低,这不利于整个储能行业的发展,会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同时,国内发电侧储能仍未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其为国内光伏和风电场提供调峰服务获得补偿并不划算。有业内人士举例称,华能在山东的储能项目主要靠租金维持储能电站的生存,这同时意味着新能源项目要付出大量的租用储能电站的成本。因此,新能源配储催生出的大量储能需求实则多为“被动强配”,如何使用的市场机制,并没有到位。

不过,目前部分地方电网相继出台的配储入市以及配储转独立储能的政策,使得商业化情况有了些许改善。平安证券认为,独立储能经济性成为关键看点,且重点地区独立储能的经济性很可能成为项目落地的“临门一脚”,是今年装机能否再度超预期的关键因素。

对于厂商来说,随着商业化抵近,行业也无可避免的到了大洗牌的前夜。目前,国内储能行业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但行业黑马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王鹏程近日多次强调,储能正进入新的淘汰赛与发展时期。

以当前情况来看,市场分析称,因仍没有稳定合理的收益,配储带来的成本项使电站开发企纷纷追求更低的价格而非储能系统的品质和耐用性。某上市企业曾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针对国内强配储能的要求,尽量使用二线品牌的电芯。而这一做法就造成储能企业的价格战,上游原材料的涨价难以有效传导,只能由储能企业自身消化吸收,这对于自身实力较弱的中小储能企业将是一大挑战。

拉长时间来看,王鹏程称,未来三年是储能行业“生死卡位赛”。经过两到三年验证后,行业会进入高速发展,进一步优胜劣汰,会逐渐形成和出现主流方案,然后就是一到两家引领。市场分析,唯有那些能够从低效益竞争对手中夺走市场份额的企业才能活下来,赢在最后。

发布人:文涛

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储能】【光伏储能】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