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3月中国银行启动私人银行业务算起,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已走过15个年头,伴随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规模激增、银行逐步向财富管理转型,私人银行正逐步成为各家银行发展的着力点。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4月28日,A股已有32家上市银行公布2021年年报,其中有18家私人银行发展情况“浮出水面”,私人银行业务客户数量合计达130.56万户,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AUM)已超17万亿元。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迁,从初期的“跑马圈地”朝着“精耕细作”转型,多元资产配置、综合服务转型正成为行业共识。
1 管理资产超17万亿 私行业务分化明显
历经15年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重要的发力点,根据北京商报记者4月28日统计,2021年已有18家上市银行披露私人银行发展情况,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AUM)合计达17.81万亿元。
在私人银行的角逐中,受制于成立时间及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各家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逐步呈现分化局面。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为代表的头部机构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万亿俱乐部,截至2021年末AUM均已超1万亿元,其中招商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更是达到3.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32%。
处于私人银行发展第二梯队的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截至2021年末的私人银行AUM也突破5000亿元大关,从增速上来看,增长也较为迅猛,5家银行分别较上年末上涨19.36%、17.16%、11.86%、8.51%和14.63%。
第一二梯队银行的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迅猛增长的同时,以地方城、农商行为代表的第三梯队也纷纷发力私人银行业务。截至2021年末,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私人银行AUM已超1000亿元,常熟农商行私人银行业务也实现了快速增长,AUM同比增长率达73.49%至177.55亿元。
“国内私人银行快速发展,一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居民财富增长效应累积,高净值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专属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上涨,二是在银行业依靠资产规模高增长的模式在改变,在私人银行等中间业务上发力。”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私人银行凭借轻资本、抗周期性、盈利性强的优势,成为了银行近几年新的增长点。在2021年,部分银行的私人银行AUM增长率超过了银行总资产的增长率,显示出私人银行业务良好的发展态势。
谈及不同梯队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特色,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头部私人银行主打金融科技和客户服务,致力于增加优势产品打造和客户服务体验,细化并更好地激发客户需求;第二梯队私人银行均有自身的传统优势业务,增强客户黏性;处于第三梯队的地方城、农商行更多立足于服务小微等客户群体过程中衍生出的相关业务需求,与大行相比有其独特的下沉市场优势。
2 探索特色服务模式 谋求综合化转型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高净值人群,为其提供财产投资与管理等服务。按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办法》,私人银行客户是指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家银行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私人银行客户标准,大致在600万-1000万元之间。
与AUM增长相对应,2021年18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均已超过10万户。其中,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达19.9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7%;招商银行则以高于其他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标准(私人银行客户门槛为管理资产1000万元以上),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2021年末,该行私人银行客户较上年末增长22.09%至12.21万户。而从增长率来看,宁波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上涨迅猛,报告期末,该行私人银行客户约1.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0%。
一直以来,私人银行业务都被认为是财富管理皇冠上的明珠,处于整个零售金融生态链的最顶端。近年来,围绕客户需求的变迁,各家银行也在积极探索私人银行综合服务模式的转型。目前国内银行主要采用的私人银行模式是大零售模式,该模式以招商银行为代表,2021年该行提出“围绕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变迁,由原来聚焦于向高净值客户提供零售服务转变为向私行客户及其背后企业提供更多元的人、家、企、社综合服务”。
除大零售模式外,也有银行采取事业部模式,成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对业务进行管理。在具体服务模式上,工商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构建个人-家业-企业-社会责任”多场景共建的私人银行客户综合化服务生态。
在中国社科院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增武看来,人、家、企、社私人银行服务模式是未来私人银行发展的目标所向,要实现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内部数据需要打通,外部服务能力也需要延伸。从内部来看,对公、零售等数据打通是提供综合服务的前提;从外部来看,客户经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则是重点,需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财富管理知识的学习。
3 未来精耕细作提升服务能力是关键
随着“一代企业家”财富的不断积累,财富传承已成为高净值尤其是超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问题。不少银行也洞察到客户需求,在私人银行发展过程中家族信托等传承工具得到广泛应用。
北京商报记者从工商银行处获悉,围绕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增值和财富延续等一系列问题,该行私人银行对财富服务、企业服务、家业服务、品牌服务、智能服务进行了升级,其中家业服务是从客户个人服务向以综合顾问能力为核心的家业综合化服务转型,聚焦家族育才、家族养老、家族传承、家族国际视野。中国银行也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该行聚焦企业家重点客群,深耕家族信托服务,家族信托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了82%。
在于百程看来,私人银行业务对于银行的业务能力要求比较综合,包括银行本身高净值客户数量、银行的投研能力、银行的产品设计和产品体系、对客户多元化需求的理解和服务能力等,因此,综合能力更强的大行在私人银行领域比较领先,而区域性中小银行立足本地客户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在头部私人银行较强行业优势的情况下,中小银行该如何寻找发展的新突破口?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将从产品推介式向顾问式、全权委托式转型,从卖方服务向买方服务转变,依托技术手段构建客户画像,掌握私行客户潜在需求服务,整合内部公司、投行与商行等业务,提供发挥定制化服务。
宁波银行此前也表示,2022年,该行将进一步深化大财富体系,持续推进客户分类经营机制,通过专业的资产配置和金融服务,推进差异化和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谈及未来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及行业格局,廖鹤凯认为,未来私人银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大的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头部私人银行规模效应明显,后续会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发展出有世界竞争力的巨擎;中小银行后续都要突出所处的区域及行业优势以及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小而美的特色私人银行业务,小部分也有立足某项优势业务脱颖而出形成较大影响力,而金融科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模块化发展。
“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点将体现在高质量的问题解决能力及线上线下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体验方面。”普益标准研究员罗唯尹建议,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一方面要提高专业能力,随着未来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标的及策略的不断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银行要加强智能投顾的建设,在产品架构设计和资产配置能力上不断缩小与证券和基金公司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提高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和科技赋能私行业务的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此外,还应加强与法律、税务、医疗、教育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之间的合作,丰富非金融服务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