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是西晋(司马炎)。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史称西晋,他也是西晋第一个皇帝。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分归晋:

中国古代三国末期,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孙皓,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西晋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汉末长达84年的分裂时期,战争不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无穷无尽的苦难,比之西汉,人口大为减少,生产出现了大倒退。西晋统一之后,社会比前安定,政府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吴、蜀稠密的人口于地广人稀的北方,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因此,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总之,西晋的统一,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司马家怎么一步步统一天下的?

司马懿在西边长期抵御蜀汉北伐,直到诸葛亮去世。后来他又率军定辽东,成了魏国第一功臣。这个时候,又有一个突发事件,就是皇帝曹叡因病去世了。曹叡传位给仅七岁的曹芳,然后安排曹爽和司马懿辅佐。皇帝那么年幼,曹爽的势力就很大,他开始排挤非曹家宗亲的大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不得不隐忍了十年,终于在249年,发动了一场政变除掉了曹爽,掌控了魏国大权。历史上叫“高陵事变”。可是“高陵事变”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司马氏的权位就此稳固。他除掉曹爽的计划,确实是在很多老臣的支持下进行的,比如太尉蒋济。这些老臣和司马懿一样,因为不是曹家人,所以对曹爽早有不满,但他们只是想除掉曹爽,并不想支持司马懿篡位。

所以,当时很多士族对司马懿的支持,只到除掉曹爽这一步,之后的事,比如掌握朝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司马懿心里有数,对这些人也是敬而远之,只给一些荣誉职位,不给实权。本书就认为,高陵之变是司马懿在曹魏元老功臣集团的支持下,精心谋划的一次政治赌局。但这些曹魏元老大多“心存曹氏”,不可能转化成魏晋改朝换代的政治力量。

所以,司马氏要染指政权,“高陵之变”不是最终一战,而只是个开始。等到曹爽一死,司马懿发现自己高处不胜寒:他和他自己的家族,完全就是一个相对孤立的政治集团。士族不支持他,曹魏功臣也不支持他。当时很多人都对司马氏掌权心存不满,著名的“淮南三叛”就是由此而来。

“淮南三叛”就是淮南地区发生的,三次针对司马氏的反叛事件。淮南大约是今天的安徽省中部,是抵御东吴的军事重镇,原本是司马懿掌控。但是在曹真去世之后,司马懿离开淮南,他的影响和就逐渐衰落了。三次反叛的领导者是王凌、毌丘俭和诸葛诞。其中,王凌和诸葛诞都来自士族,毌丘俭是寒族功臣。

这三次叛乱,声势大,持续时间长。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朝,才被完全定。这充分说明三次反叛背后有强劲的支持力量。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司马氏在当时的真实处境。司马氏想要完全取代曹魏,光掌握政权还不够,还必须要组建忠于自己的政治集团。完成这一步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司马懿在“高陵事变”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接替他的是司马师。司马师在政治上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清除那些明确反对司马氏的势力,比如“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还有曹魏宗亲夏侯玄等等。比这更重要的是,他要组建属于司马氏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里最著名的三个人就是钟会、邓艾和贾充。从这三个人身上,我们就能看出这个政治集团的特点。三个人中,钟会是士族,邓艾是寒族,贾充的父亲贾逵是曹魏的功臣。

这三个人聚集在司马氏之下,可不是说明他们背后的三股势力都臣服于司马师。因为从大局上看,根本就不是这样,反而说明,这个集团完全是靠个人利益组织起来的。集团内部的权力结构非常不稳定,接顶级权力的三个人,竟然来自三种不同的政治派别,这就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这种情况,司马师未必不知道,但是在他当时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这些人。

司马师死后,弟弟司马昭接管了权力。司马昭原本以为,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权,取而代之的时机已经到了。但是支持曹魏的力量意外的强,他只好通过讨伐蜀汉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好为日后称帝做铺垫。所以,尽管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他也没有活到称帝的那一天,最后,只能由他儿子司马炎来完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