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深圳南山区以超6000亿元的生产总值名列第一。
白皮书显示,中国百强区仅用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7.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6.8%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在城市主城区集聚态势明显。同时,人均生产总值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入选城区平均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百强区的城市经济首位度及贡献率均超过50%,每个百强区不仅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而且也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此外,强市强区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城市强区中,深圳南山区和广州天河区已突破5000亿元关口,保持扩大了首位优势,领跑全国城区;青岛黄岛区和佛山顺德区也达到3500亿元量级,其中1500亿-2500亿元间共有10个城区,而后续36个城区产值在500亿-1500亿元区间。城区发展间隔、梯次差距逐步缩小,已不足百亿,但不同地域城市主城区间横向竞争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百强区东多西少,东部沿海面状城市群和中西部点状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潜力突出。百强区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15席,西部地区16席,东北地区4席。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表现最为抢眼,分别占21席、18席和13席;在百强区前10名中,广东省独占三分之二,并包揽前4位。
百强区中有2/3的城区来自东部沿海城市群,沿海城市禀赋优势明显,高质量发展水平实力突出;31个入围百强区的中西部城区呈点状分布在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其中,成都城区表现最佳,与沿海面状集聚百强区形成点面联动的空间特征。
具体来看,在排名前20的城区中,广东省表现最为突出。其中,深圳市辖区个数最多,共有6个城区入围;广州和佛山分别有3个和2个城区入围。2019年各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3000亿元,其中,深圳南山区和广州天河区分别以超6000亿元和超5000亿元的生产总值名列第一和第二,与其他城区拉开较大差距。
赛迪顾问城区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各地应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高站位、准定位、强落位,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发展战略路径,加快城区产业体系、消费供给与城市设施路径升级,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水平。(记者 李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