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或出现一轮“报复性”增长 品质游成为市场热点

发布时间:   来源:工人日报  

“十一”长假在即,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各景点、旅游平台摩拳擦掌积极“备战”,旅游市场有望迎来高峰。专家认为,疫情期间,旅游业已经历了一轮洗牌与重组,一些小散乱的旅游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今年“十一”假期,品质游成为市场热点,旅游业迎来高质量发展契机。

“‘五一’和端午假期都没出去,这次‘十一’假期放了8天假,时间比较充足,也想好好玩一玩。”9月16日,在北京望京附近工作的白领张女士对记者说,今年她打算先从北京飞到宁波,然后再从宁波租车自驾去舟山玩几天。

当前,国内疫情控制逐渐稳定,国人旅游消费的信心进一步提振。不少游客都和张女士一样,计划在“十一”假期“好好玩一玩”。多家在线旅游平台(OTA)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一些热点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出现大幅增长甚至翻倍,此前积压的旅游消费需求可能集中释放,旅游市场或出现一轮“报复性”增长。

有关专家表示,今年“十一”假期是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旅游城市、旅游行业面临一次大考。疫情期间一些小散乱的旅游企业已被淘汰出局,洗牌之后,行业需要思考如何抓住机会、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景区降价或免费,旅游平台给补贴

相比往年,今年的“十一”假期的确有点“不一样”。

“首先是和中秋节叠加为8天假期,时间更长,游客的选择空间更大,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其次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长假,憋坏了的游客有出游的动力;最后就是出国旅游仍存在诸多限制,往年出国游的游客将回流国内。”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介绍说,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国内旅游市场有望迎来复苏高潮。

为此,不少地方和在线旅游平台早早开始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游客。记者注意到,不少省市推出了促进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和优惠措施,全国数百家知名景区将实施免费或者降价优惠政策。各平台也纷纷推出补贴政策,备战“黄金周”。

例如,为迎接“十一”假期,携程在9月初启动“旅游会员日”大促活动,平台整合优势产品并给予补贴,度假产品最高立减1000元;同程则推出10亿元补贴计划,涉及机票、火车票、酒店的爆品秒杀。

“此次各大旅游平台的补贴,不同于以往局限于跑马圈地、抢占用户,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提振用户消费信心,加速旅游经济的复苏。”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说。

虽然景区门票降价、企业给予补贴,但在市场火热预期之下,机票、酒店的价格并不比往年低。去哪儿网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已预订的“十一”假期国内酒店支付均价同比上涨达15%。

景区压力比往年更大?

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国内市场成为唯一消化途经,这会是一个更为拥挤的“十一”假期吗?

“经历此次疫情,游客比以往更加注重旅行的安全和服务品质。因此,今年‘十一’出游,安心游、品质游是核心。”陈礼腾表示。

“有过出国游的游客一般更加注重旅游品质和过程体验,因此不大会去热门旅游景区‘挤人头’,他们更愿意去小众的目的地,进行深度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谷慧敏说。

谷慧敏表示,往年学校师生是“十一”假期出游的主力军之一。但出于安全考虑,今年不少地方要求“十一”假期师生尽可能不跨省出行,有的高校缩短假期甚至要求学生不能离校,这能减少不少游客。

“各地在开门迎客的同时,疫情防控不敢松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表示,目前不少热门景区都在实行“门票预约、分时游览”举措,因此不必担心景区的压力比往年更大。

从各平台目前的搜索及预订情况来看,今年“十一”假期,国内旅游的热点有所变化。去哪儿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与往年不同,今年“十一”热门目的地从沿海向西南、西北两个方向发展。截至9月10日,西藏、青海、海南、甘肃和云南,成为该平台“十一”假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最高的省(区),这样也会分流三亚、杭州等热门目的地的人流。

旅游业如何迎接“大考”

疫情过后,游客更愿意为更优质的旅游产品买单,这也给旅游业升级产品提供了机会。冯饶表示,相比跟团游和自由行,定制游、自驾游在今年“十一”旅游市场占据C位,成为“当仁不让”的出行热点,行业需要积极适应这些变化,为游客做好服务。

“比如,此前游客前往呼伦贝尔,主要是游览林区和草原风光。而今年随着旅游直播等新旅游内容的出现,越来越多游客了解到了当地驯鹿、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民俗文化,也希望实地探访,体验这些新的玩法。而这类小众玩法更需要借助商家对目的地资源的深入了解,才能帮助游客设计定制化的行程和产品。”冯饶说。

“门票价格下降会把游客吸引过来,但如果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做不好,会影响景区和城市的形象,不利于长远发展。”陈礼腾表示,旅游城市应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方面下功夫,抓住机会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此前的长假旅游市场,每年都会曝出宰客新闻。一些游客担心,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餐饮等企业,会趁机“捞一笔”弥补此前损失。

对此,魏翔表示,总体上来看,疫情期间,旅游业已经历了一轮洗牌与重组,一些小散乱的旅游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经历前期的苦练内功之后,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会比之前要好。“当然也不排除宰客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加大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杨召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京ICP备2021034106号-55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