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房价调控之下,不少房企为获取利润缩减成本,房子的品质也受到影响。业主不信任房企,甚至出现了“购房即维权”的现象。
这也催生了一群职业维权人,他们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从业背景,相比业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进入施工现场的便利。他们或者自己开公众号,或者混迹于各个新房业主群中,通过维权获取业主信任,但这背后,其实藏着一门赚钱生意。
通过维权获取业主信任
从而推销装修业务
“我们小区业主群里,疑似来了一个‘职业房闹’。”黄小姐告诉记者。
她买的X楼盘今年上半年交付。黄小姐说,这个疑似“职业房闹”(下文以“老Z”代称),很早就出现在业主群里。
去年,业主发现楼盘质量存在诸多问题,但其中不少问题很难找到确凿证据。“后来有人发现房子的外墙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不达标,大概意思就是开发商在购房合同里承诺使用防火等级为A级的材料,而实际使用的是B级材料。因为有了这个证据,业主代表开始跟开发商谈判,开发商答应整改。当时,老Z出了力。”
大家觉得老Z是业主,加上他在维权中体现出专业性,于是老Z在小区业主群里有了一批追随者。
后来,开发商同意将外立面升级为铝板。“这时老Z在群里说,供应商由开发商找不放心,他这边有认识的铝板供应商可以推荐。”当时业主没有觉得老Z的做法有何不妥,毕竟大家对开发商信不过,既然在维权中出了力的老Z有熟识的供应商,可以更放心。
不过后来又连续发生了两件事,让一些业主开始怀疑老Z的身份。
第一件事,是洋房业主敲墙事件。黄小姐说,小区有一批洋房,有一面非承重墙设计很不合理,导致采光、格局、动线等都格外别扭。但因为X楼盘是精装修交付的,业主们都觉得最好由开发商统一敲墙。经业主代表和开发商协商后,开发商同意以每户3000元的价格帮业主敲墙。
“那时候老Z又跳出来说,这个价格太贵了,他这边认识做敲墙业务的人,只要一半价格就可以搞定。”黄小姐说。
因为价格便宜一半,有洋房业主选择了老Z推荐的人来敲墙。“但后来有业主反馈说,老Z推荐的人收费敲了墙,但后续的地板、墙纸、吊顶等想要恢复到跟屋内整体装修一致就做不到了,比如屋内精装同款地板找不到货,业主家里处于未完工的状态,就这么耽搁着,家具也没法搬进去,业主很烦心。而相比之下,开发商的价格是全包的。”
第二件事,是房间窗户整改及包阳台事件。另一位业主小姚说,当初样板房里,窗户开启扇和不可开启部分的比例是8∶2,但实际交付时,这个比例变化比较大。业主代表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开发商以赔偿换窗的费用,统一给业主包阳台作为补偿。
“但老Z不同意业主代表的方案,他提出的方案是开发商给业主赔钱,业主拿到这笔钱后,再招投标找外面的装修公司来给业主包阳台。”
三番两次下来,黄小姐和小姚都觉得,这老Z怎么看着有点像是在推销装修业务?
借亲朋名义或者充当“李鬼”
潜伏进各个业主群
X楼盘业主群里,对老Z身份产生怀疑的业主还有不少。
先是有业主挖出来,经常在群里跟老Z一唱一和、互动很频繁的一个ID,其实是老Z的小号。
后来又有业主挖出来,老Z之前还出现在隔壁楼盘的业主群里。
通常购房者不会在相邻的两个楼盘里各买一套房,所以有业主质疑老Z是否真的是业主。“老Z当时在群里晒了购房合同,但是合同上面购房者的名字并不是他本人。老Z辩解说,这是他以亲戚的名义买的房子。”小姚说,现在很多业主认为,老Z更像是装修行业的人,借亲戚朋友名义潜伏进各大新楼盘的业主群里,寻找维权机会,趁势推销装修业务。
无独有偶,城东某新盘的业主白先生说,他们小区一期刚交付,业主群里前不久也揪出了一个借维权推销装修业务的人。
有业主找到此人对应的住户房间号,结果该房号的主人大吃一惊,说自己完全不知情,从来没在业主群里发过这些内容。大家在群里仔细一对比,发现同一个房号果然对应两个ID,也就是说,这是个假业主,采用的是类似于车辆“套牌”的手段混进业主群的。
职业维权人
背后的“产业链”变了
几年前,钱江晚报曾经报道过“职业房闹”的故事,当时的职业房闹,主要是利用很多业主不专业也没精力去维权的心态,通过向业主收取“维权经费”并抽成、向开发商收取“息事宁人费用”的方式赚钱。
随着业主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维权方式越来越专业,原先的职业房闹已经没有优势。比如现在很多楼盘会由业主代表牵头,分楼栋分单元由类似于小组长的人向每户收取数百元的维权基金,这笔维权基金会公布收支账目,做到透明公开。
而开发商这边也“与时俱进”,对来维权的业主身份都会仔细核查,早年“职业房闹”花钱雇一批非业主去现场闹事的情况,现在基本不太可能出现。
因此如今的职业维权人,他们背后的“产业链”变了——大多数是那些有工程、装修背景的人,潜伏进各大新楼盘业主群,找楼盘工程质量问题,伺机推销自己的业务。
在杭州,甚至有人为此做了微信公众号,针对各大在建及进入交付期的楼盘,专门挑这些楼盘的刺,向开发商施加压力。因为高举高打,很快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该公众号的读者们大概不会想到,该自媒体背后的真实诉求,其实是向开发商推销装修业务。(记者 徐叔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