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索比储能网获悉,8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引进或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建成新型储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2-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认证平台。
“双碳”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储能产业迎来发展红利期,结合这一重要时间点,广州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大刀阔斧发展储能。3月《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8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有产业基础和政策方向双扶持的广州虽然实力强劲,但在这场储能城市排位赛中的对手都不容小觑。先看远处的大西北,仅上半年西北地区就发布了29项储能相关政策,涉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大省区。在这个区域最值得关注的选手便是银川,作为宁夏的省会城市自2021年起便出台多部储能相关文件,依托“西电东送”重要送端身份,积极开展新能源消纳补偿机制探索。截今年3月,宁夏已备案储能项目76项,规模达到1120万千瓦,已投运储能项目16项,规模122.4万千瓦。
视线转向西南,作为西部唯一的能源净输入省份的重庆储能发展也很迅猛。150元/kWh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力度惊人,有数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已公开8个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共计855MW/1710MWh,总投资额预计已超过40亿元。
华北也值得关注,北京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印发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35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服务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左右。5至6月北京市备案储能项目2个,分别为电动汽车移动储能集群控制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何绿钒300MW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项目,项目单位包括国家电网、绿钒新能。
目光聚焦华南,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指出“电化学储能产业本质上就是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这与深圳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起的产业体系高度契合。”作为全国最大的电池产业集群的深圳发展储能极具先发优势,2023年1-5月深圳电化学储能产值高达1180亿元,全市从事储能相关经营业务企业超过7000家。仅7月份深圳市就新备案储能项目50个。
集聚了中天科技、沃太能源等一批影响力企业的江苏省南通,储能产业起步较早,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储能电池、零部件制造、电解液等重要组成,在新能源发电侧配套以及用户侧的消纳领域大有作为。
自从峰谷分时电价一天两次尖峰低谷循环开始以来,浙江省用户侧储能项目发展便进入了长雪坡赛道。在储能电池研发、制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宁波市也乘风而起,全力打造新型储能智造高地。截至今年6月宁波储能核心板块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速约30%,预计3年后将超千亿规模。
有业内人士分析,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这意味蛋糕足够大,机会足够多,但究竟如何才能结合本土优势加速布局新型储能产业,从而打造中国的“储能之都”?这还需要各个城市的深入探索和整合,真正建立产业城市双成长的良性循环。
发布人:caoyang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储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