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叫停” 共享电单车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尽管配好了头盔,考过了“驾照”,家住广东省江门市的陈斌还是不得不告别陪伴了他3年的共享电单车。

从2017年开始,骑共享电单车成了陈斌最常用的通勤方式。“从我家到公司大约3公里,从打开App扫码骑行到停车缴费,一共只用十几分钟。”在他看来,这样的通勤方式不仅经济实惠,还省去了开着私家车找停车位的烦恼。

直到最近手机屏幕上出现了“无车可用”的提醒,陈斌突然发现,江门市的共享电单车已经全部被叫停。

今日,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限期回收存量共享电动自行车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包括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街兔,青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美团)等相关企业,需于9月2日前主动回收江门市目前已投放的全部共享电动自行车,并不再继续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对回收较慢或逾期未回收的共享电动车,江门市相关职能部门将开展行动,清理存量共享电动自行车。

自诞生以来,共享电单车版图逐步扩张,已经成为不少人出行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和前些年备受争议的共享单车一样,共享电单车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全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共有超过200家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已投放共享电单车总量近500万辆。其中,全国县级以上区域已投放共享电单车占比超过50%,服务了近5亿城镇人口。

在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过程中,“身份未明”是其始终没有摆脱的尴尬之一。记者调查后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仍未允许共享电单车进入。今年以来,更有不少共享电单车运行已久的城市对其亮出“红牌”。共享电单车该何去何从?有关部门应如何管理?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多地“叫停”背后,共享电单车仍然身份存疑

事实上,江门市并非近几个月唯一叫停共享电单车的城市。

今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各区约谈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法人,强调佛山“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并督促企业限期清理已投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

广东省中山市也在同一时间宣布了类似措施。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电动自行车流动性强,乱摆乱放现象突出,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这也是其被叫停的主要原因。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人口聚集,城市道路拥堵、公共交通不足等出行问题日益突出 。在共享单车掀起的共享经济模式得到消费者认可后,针对3-10公里中短途出行痛点的共享电单车也应运而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5G新产业》作者盘和林教授认为,共享电单车越来越普及的背后,是市场的真实需求。

“共享电单车的优点很明显,绿色环保、快捷便利、缓解拥堵、适合人群多元等,相对于其他出行方式既有优势也具有较强的正面意义。”盘和林说。

他表示,虽然广受消费者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电单车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扰乱城市秩序、车辆丢失、车辆堆积成灾、安全隐患大、运营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盘和林直言,共享电单车行业仍然面临着政策收紧和资本下场的困境。

事实上,对于共享电单车的管理,相关政策也经历了数次调整。

2017年8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2019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编入发展绿色产业目录,明确鼓励发展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发展共享交通业务。被认为是“共享电单车重新迎来市场机遇”。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共享电单车安全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受政策、环境等多维度影响,不同城市对共享电单车态度不一。

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明确表态,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对它的管制相对宽松,但在投放配额和运营管理上有相关规定。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公开建议,有关部门应引导支持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同时加强共享电单车骑行安全管理。

谷树忠认为,尽管昆明、长沙、银川等部分地方政府已正式发文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但在国家层面仍未给予共享电单车明确定位,缺乏准确的发展政策导向和鼓励发展的政策环境,因此各地政府对政策方向仍持观望态度。

“这种情况制约了共享电单车的健康发展,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经营成本压力和投资风险。”谷树忠建议称,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共享电单车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共享电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面对顽疾不应“一刀切”,共享电单车管理应如何破局

今年6月初,家住安徽省合肥市的吴光松忽然发现,城市街头的共享电单车被贴上了一张张绿色的牌照。与家用电单车不同的是,共享电单车牌照上印上了红色的“共”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吴光松还发现,在地铁站、写字楼门口等共享电单车集中停放的固定区域,共享电单车的堆积程度比以往有所缓解。

他向记者坦言,希望类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措施能更多一些,让共享电单车能继续良性运行,“既要给市民带来方便,也要减少安全隐患。”

据了解,在合肥市,共享电单车的运营正迎来一系列管理新规。除了要求上牌才能行驶外,当地政府还要求3家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以车辆更新、置换和品牌升级为契机,削减现有存量,将共享电单车的数量控制在10万辆内。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在全市设置各类停车点4000余个,其中2020年新增了1000余个。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这些停放点进行调整优化,重点在地铁出入口、公交车站台、主要商业中心等地增设停放点,以期优化交通出行环境。

事实上,面对共享电单车的顽疾。不少城市正创新管理机制,以促进共享电单车的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透露,国内多个城市对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探索。

他举例说,江苏省南通市采用“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以政府支持的商业化、市场化模式运作推广;云南省昆明市采用“规范运行”的管理模式,城管部门主动作为,分类引导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比如规定助力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浙江省推行“立法引领”的管理模式,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盘和林则表示,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共享电单车开放市场的形成,转变“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履行好监督管理者的角色,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行业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适时推出管理标准,促进良好的市场生态的形成。”盘和林如是说。(记者 程鸿鹤)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京ICP备2021034106号-55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