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浙江湖州旧馆锚泊区,湖州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对岸电设施进行巡检。细心的船户会发现,这里的岸电桩和别处的不太一样。
“旧馆锚泊区安装的是新型智能岸电桩。”湖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说,新型岸电桩自带内置网联模块,能够直接接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岸电云网平台,实现岸电桩互联互通。船户可提前查询沿途岸电桩占用情况,及时优化航行路线和停泊计划。
岸电桩经过改造升级后,船户停泊用电更加便利了。站在今年的新基建风口,赋予新基建更多数字化智能化因素,成了眼下的大趋势。
当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重点,拓展“数字新基建”版图,促进电网发展提质增效,促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智电网提质增效
在“数字新基建”建设热潮中,国网浙江电力迎来了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手段赋能电网发展的新局面。
在电网侧,实施线路动态增容是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即在输电线路上安装微气象监测等小型集成在线监测装置和前端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各项数据,动态准确评估线路载流能力,在线计算电网供电水平,“唤醒”闲置的输电运行资源,从而使设备利用更充分更优化。
今年,国网浙江电力通过技术应用,迎峰度夏前完成20条重载线路的动态增容改造,预计可提升输送能力200万千瓦,以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缓解局部供电紧张状况。
在客户侧,6月8日,国网浙江电力自建的所有电动汽车快充桩都实现“即插即充、无感支付”,即通过应用物联网新技术,客户插入充电枪后,充电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自动完成认证、充电启动、充电停止以及订单生成与结算,将充电操作从原来的5步缩短为1步,实现了充电操作流程简易化,充电结算无感知,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体验。
在数字能力建设中,国网浙江电力持续提升企业级共享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了基于企业中台的信息架构体系,实现数据共建共用和各类服务敏捷迭代。预计到2020年年底,国网浙江电力企业管理云平台节点规模将超过1000台,物联管理中心终端接入能力达5000万个,数据中台访问量超过500万次/天,极大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更多具体的电网业务运行,也在进行全新蜕变。宁波供电公司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建成了全国首个基于云化小基站标的5G智能配电房。
5G智能配电房具有大速率、高可靠、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在5G技术支持下,智能巡检机器人能轻松获取监控区域内的高清监控录像,还能在线调整视角、方位、焦距等,满足不同监控需求,全方位、多视角、无盲区、24小时不间断监控,无需人工校验。
电网更聪明、设备更智能,企业提质增效便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工业互联网建设正当时
在温州,逐浪“数字新基建”,能源互联网与数字化城市正在融合发展。
在温州瑞安和平阳等部分小微园区,温州供电公司已成功实践智慧小微园模式。基于海量分钟级的企业用能数据,温州供电公司为园内企业提供设备运维、能源托管服务。有了集中精细的能效数据监测,企业电力设备运维成本下降,质量提升。
园区还实现了企业所有接入能源的数据监测,并掌握生产线、空调、办公和住宿等各回路的能耗数据,能实时为企业提供能耗汇总表,并通过比较算法实现同行业数据对比,提供用能优化建议,节约生产成本,使管理更加精细。
在实现用能智慧管理的基础上,体系更庞大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新场景正在温州开启。6月15日,温州供电公司与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业互联网建设、“数字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计划投资超过20亿元。
“我们将持续挖掘能源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推动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建设,发挥能源平台聚集、引流、赋能等效应,加强数字化新兴产业的拓展,拉动产业聚合成长,加速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国网浙江电力互联网部副主任黄建平介绍。
能源互联网的落地实践场景,将打破以往对“用电”的认识。目标建设的光储充一体化充换电站,除满足瓯江口电动汽车充电和环境清洁需求,还可作为区域应急电源,应用于各种电力事故抢修、疫情或灾害事件应急处理等,同时还可实现区域电网削峰填谷、能源优化调度、负荷平衡、多能互补,实现区域电网的“高弹性”应用;合理布局搭载多种设备的智慧电塔网络,可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并利用边缘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为智慧城市大脑实时提供城市运行数据分析;无人机普适化应用智能系统,以三维实景地图、工业无人机、全自动机场、物联网云平台为载体,为城市安防、智慧城市、电力巡检、环保监测等提供联动指挥管控平台,解决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致力于建设能源领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构建互利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国网浙江电力正在加速行动。(陈丽莎 王雪 姚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