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政务机构号“我们的太空”在知乎的关注者突破了百万。用过知乎的人都会知道,超过百万是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概念。“我们的太空”自2019年9月入驻知乎以来,以播撒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为主要目标,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从新人到百万大号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值得深入思考。
其实,在知乎的平台上,类似于“我们的太空”这样的专业机构号还有不少,它们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国家队”。这个称呼带有一丝敬意,也暗含一份期望。“国家队”的名号,既是对内容的要求,意味着对网友的提问作出权威的解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也是对形式的要求,表明网友希望从这里听到符合互联网语言和语法的回答。应该说,目前多数“国家队”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比如,航天员王亚平以“谢邀,人在太空,刚下飞船”作为自己知乎首答的开场白;再如,“平安北京”以酬金100万的悬赏通稿回答知乎上“你会用什么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100万”的问题;这些俏皮而充满网感的话语,迅速拉近了专业机构与网友的距离,改变了有的网民心中对这些机构的刻板印象,对知识、信息的有效生产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进入网络时代,知识或信息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都在发生着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依托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了信息传播源和知识生产者,类似于知乎这样的平台,更是成为新型的知识集散地。而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生活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如一片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自带信息提纯和净化的功能。一般而言,参与信息传播互动的人越多,虚假信息被淘汰的可能也就越大。特别是专业的知识交流平台上的频繁问答与互动,无形中构成了一种讨论和辨正的良性循环,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趋于理性、客观、科学。不过,谣言、伪科学经常会抢跑,有时混淆视听、误导公众,“国家队”及时出手,有利于最大可能地遏制虚假信息的扩散,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正如有的网友所言,“国家队”入驻知乎,是一次成功的“破圈”。而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是“破圈”,不如说是“回归”。在互联网渐成传播主渠道的今天,专业机构携手网络技术,活跃在网络平台,正是回归到了当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阵地。而且,时至今日,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互联网技术改变的不只是知识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更是知识的内容及其形态。因此,正所谓“不破不立”。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新的出发。而出发就期待着抵达,也意味着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说,入驻网络平台的“国家队”们,必须保持专业选手的初心,除了“被动”应答网友提问之外,还应主动“带节奏”,以硬核的操作发挥引领的作用,积极设置议题、传播新知,科学准确分析社会舆论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有效地阐释社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数据,把每一次问答变成一次有效的科普,使每一次出场成为一次共识的凝聚,改善网络空间信息鱼龙混杂、知识碎片化等现象,在提升网友知识获得感的同时强化网友的信赖感,打造人们追求真理高峰的网络阶梯。(胡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