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

沅滋沅味|有容乃大的沅陵蒿子粑粑-热资讯

来源:红网 2023-05-05 18:19:33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舒莎 沅陵报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资料图)

温软的秋风轻抚着西南门户,金色的秋阳暖暖地照耀着辰州府地,欢快的纸鸢绕过沿江风光带上的银杏叶,拽落了几只深浅不一的黄色“蝴蝶”。木樨那淡雅的香调穿梭在湘西剿匪纪念园的人群里,调皮地撩拨着老人手中的二胡琴弦,撕破了竹笛的笛膜,被竹笼里的画眉鸟嘲笑了一番。

打隔笼。画眉鸟爱鸣好斗,对领地天生具有占有欲,发现自己的地域有外鸟入侵,就会对侵犯自己领地的虎门动手,宣誓自己领地的主权。

两只画眉鸟的鸟笼并排放着,相互间的距离为零。牠们双眸灰兰,臀部如射雕弯弓,身子扁圆且灵动,胸架宽平厚实,脖子较粗,麻花轻紧,双脚呈牛筋色,展开尖长的双翅以备防守,尾羽灵动瞬时调整身体的重力,双眸里蓄满了凌厉的寒光,在笼底打圈转,同时发出“咕咕”浑厚、清脆的声音来。

“我的常胜将军,你给啄,使劲儿地啄!”身着斑布制作的琵琶襟上衣,头上缠绕着青丝头帕,手里拿着旱烟斗的土家族大爷正在为自己的画眉鸟呐喊助威。

“什么你的常胜将军,遇到我,你就常胜不了了!”另一位身穿蓝色对襟上衣和裤脚宽盈长裤,头顶清帕包的苗族大爷不甘示弱地回怼道。

画眉鸟还未展开进攻,两边的主人就打起了嘴炮,逗得旁边围观的人哄堂大笑。两位老人挂不住面子,只好催促着自己家鸟儿率先发动攻击。两只画眉鸟儿接到指令后,以迅猛之势煽动双翅,用双脚发动攻击,发出嘶鸣声恫吓对方。

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苗族爷爷的画眉鸟明显呈现出体力不支的状态来,双脚被土家族爷爷的画眉鸟的脚“焊死”在地上,无奈地扑打着翅膀。

“胜负已定,今儿是秋社,我得回家了!”土家族爷爷赢了逗鸟,兴高采烈地说。

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每当这个时节,沅陵苗族和土家族都会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自秦朝在沅陵设立黔中郡以来,沅陵不断接纳外乡族人,最终形成了如今少数民族杂居的繁荣景象。

“老张头儿,你就一个人,不如来我家,我老婆做了好多社饭,我们一起吃,喝杯夫子酒,聊聊鸟儿经。”见到苗族爷爷的落败,土家族爷爷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来吃社饭。

“哼,你个老六李。去就去,你们家鸟儿子,把我们家鸟儿子打疼了,我还不得吃上一顿,喝上一杯啊!”张爷爷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常年在外务工,难得回来一趟。他只好与画眉鸟作伴,时常来公园遛鸟,与老伙计们斗鸟解闷儿。

李奶奶一大清早起来,就到溪水边采摘鲜嫩的社蒿,用淘米水清洗干净后剁碎,把社蒿里的苦水揉出来,摊开在竹制的簸箕上晾干水分,再与野蒜、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搅拌均匀,加入蒸熟的七分糯米、三分黏米中继续搅拌,清香的社蒿与肉香相互碰撞出令人垂涎的花火来。

李爷爷领着张爷爷回到家,夫子酒过三巡,社饭也见了底。他们这才发现糯米和社蒿还剩下一部分,丢掉又觉得有些浪费。蕙质兰心的李奶奶一边将糯米用破壁机打制成糯米粉,加入社蒿汁,一边讲起了很多年前,她的奶奶说给她的一个故事。

不记得是多少年前的沅陵,只有汉族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西南一带狼烟四起,一支苗族为了逃避战乱,误打误撞流落至此。当时的族长与族人们一起用夫子酒、腊肉、晒兰、碣滩绿茶等食物,热忱招待了他们。

“你们别慌,我们这里依山傍水,环水而建,地形繁杂,易守难攻,战争打不过来的。如果,你们不嫌弃,就在此扎根住下来。”

“我会养蚕织布和漂染布匹,女人们可以跟我学。”

“我会烧制陶罐,有兴趣的可以来找我。”

“我会打造农具,你们有需要只管来找我。”

“我会种植、炒制茶叶。”

苗族子民感受到了沅陵当地人的盛情后,决定留下与他们一起开创这个小山城的繁荣。在日后的相处中,苗族发现汉族也有祭祀社稷,吃社饭的习俗,便每年相约春社、秋社一起过。大家不分彼此,分工协作,男人清洗、蒸制糯米黏米,女人上山采嫩蒿叶,老人们调制社饭的配菜,小孩们在一旁嬉戏打闹。

同是祭祀社稷,汉苗两族有所同而又有所不同,除了带上酒水,备上佳肴果品、社饭等祭品到祠堂,焚香拜祭土地神,然后各姓氏聚集饮宴外,还有舞龙和舞狮的娱乐环节。汉族帮助苗族在此落地生根,苗族也投桃报李,尊重汉族传统文化和习俗,纷纷加入舞龙和舞狮的队伍,一起乐呵。

后来,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一支白族和一支土家族因为逃避饥荒,辗转来到了沅陵。汉族和苗族的老族长一起用美酒美食盛情地款待他们,欢迎他们在沅陵定居。苗族老人在篝火前,讲述了当年他们来到这里后,当地的汉族人寄予了他们生活和生产的帮助,两族子民和谐共处,一同繁衍生息的情况。看到汉苗两族亲如一家后,白族和土家族人也决定留在这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农闲时苗族人常以斗画眉鸟来取乐,不凑巧的是白族人也有着相同的爱好。他们时常邀请汉族和土家族的老人一起来围观、参与比赛,给他们讲解斗鸟的各种斗法,如何选择、饲养、训练画眉鸟。

冬去春来,春风又绿沅江岸时,大家发现土家族也有祭祀社稷,吃社饭的习俗。于是,四族子民相约一起过节。由于此次春社比上一次秋社的人数多了一倍,采撷的嫩蒿、冲洗的糯米、腊肉腊豆腐等食材都备多了,为了不浪费上苍的馈赠,大家经过商榷,决定采用做糍粑的方式,把这几种食材糅合成一种新的食物。

于是,男人用磨盘研磨糯米粉,把嫩蒿汁水加入糯米粉里,经过不断地揉搓让它们融合,老人们把腊豆腐和腊肉切成丁做馅料,女人们像包包子那样把它们包起来,还特意捏成了凤凰山的样式,放入蒸屉中蒸熟。

打开蒸屉的那一刹那间,一股浓郁香气迎面袭来,勾起了蛔虫大闹五脏庙,大家都争着要吃上一口新研制的“粑粑”。粑粑翠绿犹如沅水河畔的那座凤凰山,轻轻地咬上一口,油滋滋的肉香与蒿子的草木香在口腔里跳起了深情的探戈,软糯而不沾牙,这便是幸福的滋味。

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四个民族之间的氛围越来越融洽。为了纪念民族团结融合,大家把这个绿油油的粑粑叫做“蒿子粑粑”。

此后,又有一些民族分支因为各种原因,陆陆续续来到沅陵,沅陵人民都一一接纳,帮助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大家一起用作社饭、吃蒿子粑粑、舞龙舞狮来祭祀社稷,纪念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深厚情谊。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大家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