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如何让银发族安心“触网”

发布时间: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观察·关注老年人需求①】

编者按

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截至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事关亿万百姓的小家幸福,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社会和谐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步履有些蹒跚,旅行途中如何更便利;视力渐弱,读起书报来如何不吃力;不谙互联网,网上冲浪购物如何更舒心……老年人的需求多种多样,社会的适老化改造提升仍有值得探讨之处。

为此,本版特推出系列报道,希望让更多老年人的“小需求”被看见、“小幸福”被呵护。

网上游戏、刷短视频、直播购物、线上学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老年群体搭上互联网“快车”,不断提升认知、丰富生活,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鲜血液”。但与此同时,“直播养生局套路老年人”“为主播打赏无法追回”“剧情直播间围猎老年人”等事件屡见不鲜。如何保障老年群体在“数字世界”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安心“触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新变:银发网民需求旺

年过八旬的“网红奶奶”胡晖走进“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与机器人“夏澜”互动,又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了一段文字,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从十几年前学电脑开始,就觉得很有意思,对这些新东西一点都不排斥。”胡晖老人“网上冲浪”的故事,在当地远近闻名。

胡晖的经历,在当前数字社会越来越常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在2024年上半年新增的742万名网民中,“银发族”成为主力军,60岁以上群体占新增网民的20.8%,互联网持续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我的母亲今年86岁了,每天都会看视频、听广播,偶尔还会网上购物、玩玩游戏。”在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看来,上网已经成为老年群体了解信息、消遣娱乐的基本方式。尤其是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模式日益普及的今天,老年群体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我国老年群体上网特征表现为规模大、增速快,使用短视频时间长,网络消费需求旺盛。”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立梅分析,在应用偏好方面,老年群体偏爱短视频平台;在消费需求方面,直播电商、直播打赏等成为老年群体重要消费渠道,以该群体为目标受众的直播间交易额、客单价、打赏额也屡创新高。

“网民年龄的自然增长,是我国银发网民增多的原因之一。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第31个年头,许多早期网民已经步入中老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数字经济与虚拟商务系副主任孙毅说。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补充道,近年来,我国电信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5G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这也让更多农村老人得以“触网”。

浙江省消保委网络消费维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曹磊还提到,近年来,头部企业不断推进App的适老化改造,既“加速度”又“增温度”,帮助老年网民享受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

“以网上购物为例,渠道日益数字化,体验也在不断优化。”一线从业者蔚英辉深有感触:购物平台操作更加便捷,降低了老年群体使用门槛,通过切换“长辈模式”“关怀模式”,可实现字大清晰、语音搜索、拍照买同款等功能,帮助他们从视觉、感知、识别等方面便利网购;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普及,实时互动、形式多样等特点,拉近了与老年群体的距离,不仅提供了情绪价值,还从产品、内容、场景等方面做好了差异化,提供了更适合的购物体验。

2.警惕:网络陷阱乱象多

然而,“看似馅饼、实则陷阱”“套路深深深几许”等情况却时有发生。前段时间热播的纪录片《前浪》,讲述了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他们在家喜欢看“干儿子”“干女儿”网上直播,买到了大批假表、假酒,堆积如山的假货退都退不完……

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中老年人网络素养提升实践及效果报告》显示,越来越多老年群体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也面临着虚假广告、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风险困扰。“类似情况我和身边老人都遇到过,防不胜防,很是糟心。”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何阿姨感叹。

蔚英辉针对老年群体参与网购等情况做过细致调研。他认为,老年群体网购商品的种类,涵盖了生活用品、服装鞋帽、食品家电等,对舒适、健康类产品尤为关注;同时,消费趋势正在向多样化、品质化方向发展,还会关注虚拟服务、旅游产品、体检套餐等。

“老年群体对主播忠诚度要求更高,直播购物中更信任主播,也更注重通过直播满足情感需求、寻找聊天对象或情感寄托,以填补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王立梅分析,他们更容易“认准”某个主播,此后在同一直播间多次复购,而且退货率也相对更低。

此外,现在不少老年群体生活条件提高,更多的是享受上网带来的乐趣。“老人们可能更多是为了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发展,借此拉近自己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距离,通过互相分享网上信息、购买商品、拼单团购等建立新的社交渠道,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新方式。”孙毅认为。

基于此,孙毅进一步分析,一些不良商家之所以能屡屡得逞,主要在于利用了老年群体的“三个短板”:一是操作短板,即利用他们在电子产品、App等操作上的短板,进行诱导性付款,比如,诱导其购买或体验后,默认开通免密支付,并连续自动扣款;二是认知短板,以养生保健、收藏理财、高科技等名目,推销“三无”或劣质商品;三是情感短板,即利用情感空虚、孤独,将他们当成“围猎”的对象。

“部分老年群体参与直播购物有‘边学边买’的特征,网络主播更应该积极引导理性消费。若主播基于认知水平的不对称,进行夸张宣传、虚假承诺、恶意引流、规避监管,更应当从严处罚。”王立梅说,很多带货主播节奏思路较快,老年群体往往无法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从而陷入“信息过载”,难以有效参与互动,也不利于老年群体的理性消费。

对于种种乱象带来的影响,曹磊认为,除了经济损失、健康风险以外,一些购物平台售后保障不足,老年群体缺乏维权意识或能力,导致维权困难;还会导致情感挫败,被欺骗后感到羞愧、自责,对互联网产生不信任,甚至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3.关注:“数字反哺”要跟上

“直播电商等已经发展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其治理涉及的主体多、环节复杂。”王立梅认为,要从现实危害入手抓住症结,不断落实各方责任,形成多方参与的治理合力。即网络主播承担直接责任、直播平台承担主体责任、政府机构承担监管责任、行业协会承担自律责任。此外,要不断落实主播行为规范、头部主播前台实名制度,全面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建设,督促平台在异常交易监测、支付安全保障、交互模式优化等方面的适老化工作走深走实。

“政府部门需要持续加强监管,对直播活动进行规范,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查处,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律师赵占领说。

孙毅也认为,相关部门要建立针对老年群体的行为负面清单,加强对医疗、药品、教育等领域营销整治力度,明确直播服务机构、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的行为“红线”。

为督促直播平台落实责任,强化网络主播行为管理,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重点整治包括“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在内的五类突出问题。

各大互联网平台也在积极发力。其中,有的平台修订了相关规范,对低质量直播内容进行严厉管控;有的平台完善了直播管理规则,将不正当竞争、不当营销、危及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加入“直播推广违规情形”,进一步规范平台直播带货秩序;还有平台发布了严厉打击利用AI骗取老年人互动的治理公告,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和发布违背科学常识、弄虚作假、造谣传谣的内容进行持续打击……

平台之外,帮助老年群体更好“触网”,也有赖于更好地解决老年群体的上网诉求。

“防沉迷并不意味着拒绝互联网,只有正确地融入互联网,才能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王立梅认为,可以发力推动适老化产品普及。“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熟练使用手机应用老年模式的占比仅为8.1%。由此可见,网络直播等新模式的适老化改造仍有很大空间。”王立梅说,应重点做好信息无障碍建设,推出更多老年群体专属化的数字产品、应用软件。

刘兴亮则建议,防止老年群体沉迷网络,可以把更多功夫花在“网络之外”,如一些公益组织可以行动起来,通过开设相关“触网”课程,为老年群体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技术帮助;还可以从危害出发探索解决方案,促进老年群体融入社区和家庭生活,从而提升数字素养和防骗意识。

孙毅还特别提到“数字反哺”的重要性。他建议,深入推进“数字适老”实践探索,加强“数字反哺”的宣传力度,树立“代际互动”的社会风尚。同时,号召年轻一代向老年群体普及互联网知识,帮助家中老人积极拥抱互联网,在此过程中弥合代际数字鸿沟。

“要更加注重亲情的回归,让老年群体感知到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让他们不再感觉孤独。”赵占领也认为,不可忽视家庭的陪伴与引导。

专家指出,“数字化”与“老龄化”已成为两大势不可挡的浪潮,尤其随着两者的深入交叉、融合,需要在社会多元参与的基础上,各方携手、久久为功,让银发网民安心触网,乐享“云上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京ICP备2021034106号-55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