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万亿资金奔涌之下 银行与企业正在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们会将税收数据纳入进来,给企业的创新实力画像,为白名单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解决其技术、资金等难题,这样做更靠谱。”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科技金融这片热土上,数万亿元资金如潮水般奔涌,各家银行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竞争,竞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从比拼价格到比拼额度,再到比拼效率,银行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力求脱颖而出。

  11月,记者走访调研了厦门等地的银行、企业、产投公司。面对科技型企业独特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银行积极寻求突破:下沉金融服务、迭代风控逻辑、优化信贷审批模型、强化生态运营……在这场科技金融的变革中,银行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建立起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金融体系,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科技金融新蛋糕的关键命题。

  “让服务再沉下去一些”

  “让服务再沉下去一些,更精细化一些。”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当问及如何应对科技金融领域激烈的竞争,记者不止一次从银行人士处听到这样的回答。

  11月的鹭岛,偶有海风拂面。在厦门国际银行的办公室内,该行副行长黄大庆一边在电脑屏幕上演示如何操作智慧营销平台“企金管家”,一边向记者介绍其强大的功能:“只要在平台上输入客户名字,客户的股权结构、专利信息、舆情、在我行资金往来,以及近期调研走访情况等都会一清二楚。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市场机会,也能帮助我们扩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覆盖面。”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我们走访了超80家同业机构,学习借鉴同行的经验做法。”黄大庆表示。目前,该行产业专业化工作持续推进,已形成产业专业化2.0版“33+18”条细分赛道、对应策略,重点产业包括新能源、数字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

  兴业银行则以“政策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人才链”为核心,搭建生态伙伴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工作沉下去,为生态伙伴提供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例如,我们可以做一些撮合和转介工作,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对接需求。”兴业银行厦门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服务好不好,问支行信贷经理就好了。”今年以来,“科技支行”成为银行业科技金融的热词。1月,浦发银行在上海、广州、合肥等地挂牌科技支行或科技特色支行;5月,民生银行西安分行挂牌成立两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截至2024年10月末,厦门市共设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等33个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部门及特色分支机构。

  此外,聚焦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为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厦门银行副行长刘永斌介绍,针对初创期及成长期企业,该行提供“增信基金贷款”“快e融”“科信贷”等线上产品,实现了降低门槛、提高额度、简化手续、加快放款等服务方面的升级;针对成熟期科技型企业推出“技改升级贷”“高新贷”等产品,助力企业增资扩产。

  当金融服务“沉下去”之后,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对银行服务的体验感有了明显提升。

  “去年10月以来,连续有几家银行主动找到我们,询问金融需求,对接信贷产品,在推介业务的同时与我们‘话家常、拉近乎’。对于如此贴心的银行信贷服务,我还挺吃惊的,甚至有些不习惯。”陕西某科技型企业的一位高管向记者如此描述了近期见闻。他还提到:“银行提供了各种创新信贷产品,比如知识产权可以作为抵押物。即便公司盈利较少、现金流不足,也可以获得信用贷款。”据悉,该公司是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但有时在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存在资金缺口。

  服务“沉下去”后,企业贷款可得性明显提升。中国人民银行11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26.21万家、25.79万家,获贷率为46.8%、55.7%,获贷率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内卷持续上演

  近年来,科技金融呈现双面景象:一面是蓬勃发展,各家银行的科技贷款余额增速亮眼;另一面是激烈竞争,由于信用评估体系的滞后性以及专业化竞争优势尚待提高,不少银行陷入内卷的泥潭。

  “现在科技金融领域实在是太卷了,从价格、服务到产品创新,无不如此。一家科技型企业只要资质尚可,就会有众多银行竞相提供资金支持。各家银行都在拼抢优质客户,在政府贴息下,目前贷款利率普遍低于3%。”某股份行厦门分行人士向记者坦言,其所在分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已超180亿元。优质企业成为银行业务“上量”的重要抓手,若没有这些科技型企业,全部靠普通企业很难把贷款量做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价格方面,不同体量和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贷款议价能力有所不同。“初创期企业往往对价格不是特别敏感,当企业逐渐成长具有一定规模后,便具备了与银行议价的能力。例如,当一家银行提供3.0%的贷款利率时,为了争取到这位客户,另一家银行可能会把利率降低0.1个百分点以体现竞争优势。最终企业如何选择还得看其自身考量。”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资质较优、体量较大的成熟期企业往往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一位股份行投行部人士表示,给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本就不是一家银行的“独角戏”,“尽管市场反映,当前产品存在一定同质化,但各家银行贷前、贷中、贷后服务的精细化程度终归存在差异。”

  中国人民银行11月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9年8月到2024年8月,7天期逆回购利率(政策利率)累计下调0.85个百分点,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1年期LPR累计下降0.9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平均利率降幅为1.9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则仅为0.5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内卷严重。例如,在贷款方面,利率下行快,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情况下,银行过度竞争贷款,部分贷款利率特别是大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报告》解释称。

  探索风险容忍机制

  “小微型科技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投资周期长、发展不确定性强等特点,一方面,信贷投放与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等特征不相适应,加上科技创新本就风险性较高,大部分银行不会顶着贷款收不回来的风险去放贷,风控体系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尚待完善;另一方面,看懂企业、评估其成长性是一件很难的事。”华南地区某农商银行人士直言。他戏谑道:“尽管我拿到了同业对科技型企业的打分表,各项评价指标一目了然,但真的能照搬到我所在的银行吗?肯定不行,因为每家银行把控风险的尺度有很大差异。”

  看懂科技型企业的价值与潜力是银行贷前要做的重要工作。厦门市税务局从税收角度探索编制了企业创新税收指数。该指数运用涉税信息中的创新因子,构建起涵盖“创新投入、人才支撑、市场认可、政府支持、外部评价”5个维度35项指标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新体系,并通过该体系为企业精准画像,助力企业解决技术、资金等难题。

  “我们会推动创新指数应用于金融场景,引导银行将其作为授信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创新评估不精准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4年10月末,厦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新质贷”5.7亿元。

  从宏观上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为3.19万亿元、16.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8%、9%。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多家银行进一步优化管理制度,包括优化科技金融业务尽职免责机制、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目前,我行实行的是,对小微型科技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3个百分点。并且,当地政府用‘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型企业,为银行分担信贷风险。风险补偿由政府和银行按规定比例分别承担。”前述股份行厦门分行人士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科技金融需要学会借力,构建开放金融生态。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鼓励各地组建科技金融联盟,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等交流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厦门产投有关人员表示:“搭建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存活和壮大的金融生态,是各地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管理基金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从原来更多是‘观察员’的角色,转变为‘服务员’的角色;由原来的合规管理,到现在协助基金及基金被投项目从当地政策传达与解析、产业链研究与联动、资本市场对接等多方面与产业方深度绑定,强化彼此的互动性、提升基金对产业方的影响力,例如协助政府部门召开政策宣讲会、组织基金被投项目与本地链主企业对接会,推广产品、促进产业链企业互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