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王春玲:用“良”心守住“粮心”

发布时间:   来源:中华网河南  

“没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就是卖不掉的水果拿回来做了酵素再还原土地,就是把废弃物变废为宝……”在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有一片特别的稻田。这片稻田不施化肥、农药、除草剂,而是用酵素代替,种植出了更高品质的放心粮,这就是息县弯柳树村远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玲辛勤耕作的地方,“我们把土壤改良好了,种的庄稼肯定会好,我们一亩地打上八百斤,米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价格高得多。就这样老百姓看到了也很认可了。”

为了改变餐桌上的不安全,为了“良心”的无污染,本可以享受安逸生活的她,又再一次从“心”出发,2016年6月,王春玲做出了一次跨行业的选择,从餐饮到农业,她毅然决然地将全部积蓄投入到路口乡弯柳树村,流转上千亩土地,种植有机农产品,成立了远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一家人从弯柳树出发,从绿色农业做起,坚持有机无污染无农残,将绿色环保融入片片庄稼,每一步王春玲都追随大自然而作,自然农耕,自然生长,对于收获,是一次心灵的成长。

一次文化课,改变了她的一生。说起来王春玲结缘弯柳树村,应该从2016年3月6日说起,王春玲跟随旗袍队来到弯柳树村演出,偶然听了一节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的传统文化课。正是这节文化课让她深受启发,让王春玲明白人到底要为什么而活着,做什么才最有价值,这次文化课对她感触很深,也开始重新思考了她的人生价值,过去王春玲只知道赚钱,没想过别的。做的都是餐饮行业的肉类批发的,做了几个品牌的息县总代理,钱是赚了越来越多,可是心却越来越不安宁,自己卖的肉自己都不敢吃,要吃肉也是去找乡下农民自己家里养的土猪肉,感到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峻。宋书记的课也说到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对土地污染的问题,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王春玲就想弯柳树村在宋书记和传统文化的化育之下民风这么好,可以在这里投资,就和丈夫商量到弯柳树村投资生态农业吧,不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种出安全的粮食来,很有意义,也会很有前景。后在家里人的支持下于2016年承包了弯柳树村300亩土地,开始了做生态农业的创业之路。


(资料图片)

创业艰辛,自强不息。第一年,由于之前的土地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抗生素,已经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团粒结构破坏,肥力低。再加上第一年还处在摸索阶段,没敢施太多酵素,结果严重减产,只有正常收成的三分之一。

2018年元月份的时候下了两场罕见的大雪,冻死了王春玲五万多棵突尼斯软籽石榴树,让她投资颗粒无收。那一年她丈夫还查出了黑色素肿瘤,与2018年2月10日,也就是腊月的25日,在郑州一附院做了长达15个小时的手术,后面一直也患病在身,未能好转,2020年5月永远地离开了王春玲。自丈夫患病到离开这段日子,可以说每天都在艰难前行,王春玲要一边照顾他,一边管理几百亩地,无数次想放弃不干了,真是太难了,特别是丈夫离开的那一天,王春玲觉得快崩溃了,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好长时间都以泪洗面。要不是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书记和大家一直帮助和鼓励,那一次王春玲可能都坚持不下来。

但让人意外的是,在不施任何化肥农药的情况下,酵素稻田竟然做到了全年不长虫子,这让挫败的王春玲总算得到了一点安慰。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远古生态的酵素稻田亩产量增至700多斤,实现了亩产量翻番的喜人效果。用环保酵素代替化肥农药,净化土壤、修复耕地,用古朴的农耕方式耕作,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放心粮。这便是王春玲从事有机农业5年多来一直坚持的目标。

“试种的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熬,每当在众人的质疑中迷失方向时,我都会来这片稻田里逛逛。每每看到那片“鸟”丁兴旺的绿色稻田,我的心中总会升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良心米’的信心。”

虽取得一点成果,但还在奋斗的路上,王春玲想要更加系统地收集和总结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发展提高公司与农户的合作管理模式,培养一批符合发展需要的时代新农民,将生态农业标准化、系统化、流程化,让弯柳树村全村都种上无公害、有机、绿色的农作物,形成规模和示范效应,引领更多的农村走向生态农业的道路,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同时唱响息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品牌号召,让自古以来“有米有面,福地息县”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

王春玲在信阳科技局和息县科技局的支持帮助下,与信阳市农林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于2020年申报了信阳市酵素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也申报了十几个与酵素农业相关的专利,我们的生态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越来越专业。

“很多农民只会种,不会卖现实情况,我们弯柳树商贸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弯柳树幸福驿站’,计划通过努力,建立健全生态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壮大自己的同时帮助更多的农民销售好优质的农产品。”王春玲说道。

“她是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提起王春玲,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话语间总是充满赞扬,“她所做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利国利民,她是新时代的新农人。”

2019年,在北京雁栖湖企业家论坛上,王春玲的酵素大米凭借“软、糯、香、醇”回味甘甜、高品质、无污染、健康等亮点,得到了与会企业家的认同,一周的销售额超过100万元,获得极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在王春玲的带动下,依托“公司+农户”模式,实行“七个统一”规范管理,全村有200多户农户加入种植酵素大米的行列。

稻田农忙鸟悦,山林飞羽相还。微风吹来,成片的碧浪就像王春玲的心情一样起伏不平。“每每看着这片稻子,我都满心欢喜。”站在稻田边,王春玲看着眼前这大片的新绿,微笑地说:“酵素大米煮熟后米粒晶莹亮丽,做出的米饭芳香四溢,口感筋道,回味绵长,不用下饭菜,也能吃上一大碗。不久的将来,我会亲手把咱们息县的米带出去,让息米香飘大江南北!”(郝昱玮 李泽昌 余江)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