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焦点:经济日报评部分民宿高价与服务并不匹配: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发布时间:   来源:经济日报


【资料图】

近年来,民宿火爆,节假日“高价秒没”已成为常态。但是,一些民宿飙升的价格和服务并不匹配,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消费体验。经营民宿不是“一锤子买卖”,要踏踏实实提升品质和服务,做细水长流的生意。

秋色向晚,秋风正把漫山遍野浸染得五彩斑斓。眼下,各地陆续迎来赏秋好时节。白天到郊区看景,晚上到民宿歇脚成为很多消费者的赏秋“标配”。

赶上节假日,一二线城市周边民宿的火热程度常常让人咋舌。这一点不仅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也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销售数据的客观呈现。和民宿抢手程度同样让人震惊的是它高涨的价格,“十一”黄金周的北京郊区,单间过千、整院过万的“网红”民宿并不少见,一些消费者不禁感慨,“这价格够去三亚住五星级酒店了”“明明是京郊游,却花了堪比出境游的钱”。

民宿的量价齐飞,显然是供需关系带来的。受疫情影响,本地游、周边游成为消费者的出游首选。既然不出远门,就近到郊区找个民宿,无需舟车劳顿,也不必过多准备,利用短暂空闲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也是不错的选择。消费者假日出游半径缩短,消费需求集中在本地释放,再加上大城市消费能力强,周边民宿“高价秒没”就不足为奇了。

民宿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一直很好,节假日预订火爆已成常态。它的走红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市民有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假日到民宿享受不一样的生活;其二,农民有意愿: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让广大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变化,这为民宿的流行提供了土壤与可能,发展民宿能从多个渠道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农民的积极性高涨;其三,企业有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市场主体看好乡村民宿的广阔前景,纷纷加速布局市场;其四,政策有引导:支持措施和行业标准陆续出台,在推动民宿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力之下,民宿不仅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数量惊人,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民宿走上了品质化发展之路。告别“农家乐”式的原始、粗糙,民宿开始追求舒适、精致;不同于酒店的整齐划一,民宿更注重个性的张扬和风格的拿捏。和其他住宿业态相比,喜欢民宿的消费者,有人爱它能带来“家”的温暖,有人爱它“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还有人爱它能与亲友相聚的社交属性。

消费者本是愿意为高品质和独特体验“买单”的,不过这一次,民宿价格的飞涨引来了一波“民诉”,因为消费者认为,有些民宿的硬件条件和游玩体验配不上夸张的溢价。近几年,民宿的高速发展、飞快进步是事实,可良莠不齐也是事实。一些民宿注重拍照氛围感的打造,却忽视吃住等基本功能的舒适度;一些民宿硬件可打高分,管理却明显“拉胯”,服务意识和卫生条件都达不到消费者的期待;还有一些民宿在设计中丢掉了传统的建筑结构和沉淀的文化底蕴,盲目追赶时髦、空洞缺少品位……这些问题并不是刚出现的,只是消费者支付的高价让这些问题显得更加“扎心”。

疫情之下,近程、高频的旅游消费模式成为主流,更加突显了“赢口碑者得市场”是不变的真理。经营民宿,与其做“一锤子买卖”失了口碑,远不如本分经营、踏踏实实提升品质和服务,做细水长流的生意划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