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以方法创新+技术支撑 “课堂变革”正拉开序幕

发布时间:   来源:科技日报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化发展,新技能、新业态层出不穷,对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都开始尝试建设未来学校。一场“课堂变革”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近日,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第四次教育革命与未来学校研讨会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信息化处处长任昌山表示,第四次教育革命时代的到来将深刻改变未来教育的版图,工业革命以来所建立的以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体系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态正在面临严重的挑战,社会转型对未来学校变革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学校的成立,是时代的号角。

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标志是什么?未来学校的定义是什么?未来课堂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关系着高校、人才,乃至教育的未来。

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第四次教育革命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据了解,第四次教育革命是由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引发的,主要标志是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广播以及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终端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智能工具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使教育从思想观念、教材教法、内容形式、体制模式以及师生概念、学校学习概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田义贵曾经是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系副主任,谈起教育革命,他有着自己的理解,“第四次教育革命不仅使教育自身有了更全面、深刻的变化,而且使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教育转向社会发展舞台的中心地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时至今日,很多教育系统依旧延续之前的教育模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教育系统仍然依赖于直接教学和被动的学习形式。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高校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后来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逐渐走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成都市教育局相关专家表示。

正因如此,未来学校与教育模式的变革,不仅需要转变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也需创新教学方法。

田义贵认为,未来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互动,注重项目式、探究式、体验式和游戏化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及综合运用。

举例来说,英国马斯喀特学校将多个科目整合到侧重于体验的项目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习者在体验中获得灵感,提升学习绩效;西班牙国际教育和资源网络(iEARN)利用多元文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学校的同学进行跨文化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和跨国别、跨文化视野。

“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过去课堂讲授可能是其唯一的传授知识途径。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创新得到了足够的支撑,允许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都不同,信息技术让这种多路径、多层次、多梯度发展得以实现。教师也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引导者、管理者。”上述成都市教育局专家表示。

因此,未来学校的教育方法应基于体验式等多种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促进教育模式的变革。

未来课堂将充满创造力

从2016年起,未来学校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要点,写入教育部文件,为未来学校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系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第四次教育革命刺激着学校形态的改变,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倒逼着学校提高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能力。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批未来技术越来越近,未来学校呼之欲出。

未来学校是什么?

上述成都市教育局专家表示,未来学校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变革教育的形态与流程,全方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认知的需要。

未来学校建设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命题,也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崭新课题。继2016年发布《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之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于2018年11月发布《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对“学校”“学习”“课堂”“学习路径”等核心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审视。

该框架认为未来学习一定是以利用虚拟网络空间、虚拟现实空间以及物理空间相结合的学习,是突破传统学习空间的学习。

在课堂创新方面,田义贵表示:“未来课堂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在课堂革命的推动下,未来的课堂将会成为一个充满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主动发展他们在未来期望工作中所需的能力,而教师更多是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简单理解,未来课堂应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并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发展。未来课堂要契合学生个体认知、性格、情绪等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学习场所将无处不在

如今,技术的应用渐渐改变着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未来学校创新成为可能。

未来学校的形态是学习者通过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实现创新创意和个性化学习,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那么,该如何利用技术或者应用哪些技术构建全新、动态的未来学校形态,促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

田义贵认为,新技术构建未来学校形态有三种路径,第一是利用5G技术构建虚实融合的校园形态,可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的交互性和沉浸感,为构建具身化的学习场域提供支撑;第二是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创建灵性高效的学校形态,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并生成多维度精准化的评价结果;第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个性化智能学校形态,智能机器等为学习者搭建人工智能助手,有效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

可见,新技术应用将会构建未来学校新形态,未来学校的设计将不再以教室为基本的空间组织“细胞”,因为学习场所将无处不在。(记者 盛 利)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京ICP备2021034106号-55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