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力高集团透露出的增长韧性

发布时间:   来源:和讯房产王多多  


(相关资料图)

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在规模和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惨淡情况下,力高集团仍然保持上半年收入正向增长,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盈利稳定性。

根据财报,2022上半年总营业收入为99.69亿元,同比增长9.2%;毛利润为11.44亿元,净利润为1.85亿元。结合当前的市场背景来看,取得这样的成绩,展现了力高集团较高的发展韧性。

产品力交付力提升增强业绩韧性

逆周期增长并非易事。据观察,力高集团收入增长背后的因素主要是上半年内的已确认平均售价增加所致。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力高集团已交付物业的平均售价由每平方米7774元增加9.7%至每平方米8526元。

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支撑力高集团收入增长还有两个优势:

一是产品力提升。据悉,公司2019年打造新东方健康建筑(NOWA)产品体系,目前NOWA已升级至3.0,并从核心客群、产品设计、场景构建、平台服务等4个维度提出“4H+”健康生活主张。好产品成为力高集团应对市场波动的最重要抓手。

二是交付能力,这一点在行业出现信用危机的背景下变得尤为关键。根据财报,截止2022年6月30日,力高集团累积交付近20个项目、约15000户,用实际行动完成“保交付”目标。

在交付方面,力高集团升级打造“力高精端工程研究所”,从管理组织体系、3456精端工程体系、验收评估体系、WELL品质交付体系、五大红线管理等维度,进一步升级工程质量管控,夯实品质内功。

正是基于较高的交付水准和品质把控,力高集团在总交付建筑面积微降0.7%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营收的增长,这意味着,公司产品和交付能力成为应对市场下行并稳固业绩的较大优势。

此外,力高集团近年来推动多维产业布局,孵化出康养、商业、科技、物业管理等多维产业并向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这些也贡献了部分收入。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力高集团来自此部分收益约为1.71亿元。

3月31日,子公司力高健康生活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其旗下有优居美家及怡邻健康两大品牌,前者聚焦物业赛道,后者则围绕社区康养展开。根据力高健康生活半年报,通过持续提升经营效率及客户体验,具备较强抗周期的力高健康生活亦将不断增强力高集团的经营韧性。

前瞻性布局,轻重结合带来发展确定性

不仅是较强的业绩表现,在行业遭受信用危机的背景下,力高集团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得到初步验证。

截止至2022年6月30日,力高集团总资产为830.1亿元,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约83.96亿元,净负债权益比率为52.9%。此外,公司的平均借款成本减至9.49厘,而去年同期为9.60厘。

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力高集团有望成为较早恢复常态的房企之一。根据公告,力高集团2022年前8月实现合约销售约178.97亿元,虽然较上年同期减少38.96%,但在主流房企销售大幅下滑60%-70%的情况下,力高集团的销售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与力高集团的城市布局息息相关,公司长期深耕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优质区域。截至2022年6月30日,力高集团总土地储备约为2000万平方米,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次行业波动带来的启示是如何穿越周期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力高集团总裁黄若青在2022半年度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司依然以在稳健中求发展为主基调,面对变化主动寻求变革,走轻重结合的长期主义发展模式。

据观察,力高集团大概形成了两方面的长期路径,首先,从产品理念来看,力高集团早在2015年便前瞻性把低碳、绿色、健康可持续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产品建造中。Wind数据显示,力高集团的ESG评级为BBB,尤其其治理能力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据友绿智库发布的《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力高集团碳排放总量仅为0.25吨,远低于行业水平,在多年践行绿色发展战略下,力高集团早已成为行业中的“低碳先锋”。

其次,力高集团始终坚持探索创新业务。不久前,公司与康佳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业务涵盖消费电子、半导体科技、新能源等。据悉,双方将在大健康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商业管理平台及延伸产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积极合作。

本次与康佳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助力力高集团实现业务的延伸,赋能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力高集团先后与中国能源建设南方建设、深圳市招商国协贰号、江苏凯伦建材、深圳前海富信等知名企业及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大力发展全域低碳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

6月9日,公司与川商投天成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天府新区籍田街道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联合开发,接下来,力高集团将对项目进行整体产业规划植入及业态设计布局,进行产业投资、产业建设及策划运营工作,为区域发展注入动能。

业内认为,在轻重结合的长期主义发展模式下,力高集团将既有的优势赋能到新业务,加强业务协同发展,形成战略突破,或将更从容穿越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