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璧隋珠怎么解释?
意思是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和璧隋珠的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资料图)
和氏璧比喻什么?
和氏璧主要比喻两种核心意象:一是象征对真理或信念的坚守与忠诚,二是暗喻珍贵人才或宝物被埋没的境遇。
象征坚韧不渝的精神追求
坚持真理的执着:卞和三次献玉历经断足之痛仍不改初心,成为后世形容坚守信念的经典意象。这种精神特质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申为对真理、理想的追求,即使遭遇误解与挫折也矢志不渝。
忠诚品格的写照:卞和坚持向君主献玉的行为,被赋予忠贞不贰的象征意义。唐代刘长卿《落第赠杨侍御》中"三献玉"的典故,即暗含对忠贞品格的赞颂。
隐喻人才与价值的认知困境
怀才不遇的现实写照:和氏璧最初被误判为普通石头的经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典型象征。清代姚鼐诗句"随珠荆玉多奇士"即用此喻指未被发现的人才。
价值认知的错位性:《韩非子》通过卞和遭际,揭示世人常因认知局限而错失珍宝的现象。汉代焦赣《易林》"冀得卞璞"的表述,正体现对这种认知局限的反思。
文化意象的延伸拓展
王权合法性的象征:自秦汉始,和氏璧被塑造为传国玉玺的原料,使其成为"天命所归"的政治符号,这种象征在历代王朝更迭中持续强化。
稀世珍宝的代名词:与隋侯珠并称的"和璧隋珠"成语,已演化为对珍贵事物的通用比喻,如《庄子》"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