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心情 充分休息 少食油腻 不宜过饱 适当用药
衣晓峰张可欣科普时报记者李丽云
每当假期临近,很多人就早已计划好要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对某些人而言,晕车、晕船、晕机之苦会让他们对旅行心生恐惧。
(资料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晕车、晕船、晕机的现象?如何预防和治疗?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谢春成对此进行了科普。
0.2赫兹低频运动易致晕动症
谢春成介绍,晕车、晕船、晕机在医学上被称为晕动症,也叫运动病。晕动症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由于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各种因素,致使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而诱发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是晕车、晕船、晕机,甚至是晕电梯的总称。
当机体暴露于被动运动环境中,受到不适宜的运动环境刺激,就会激发定向功能和平衡功能失调的正常保护性应激,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尤其当急刹车、急转弯或突然起动时,晕动的表现会更厉害,下车休息片刻,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资料显示,晕动症常见于3到20岁之间的人群,以6到12岁的儿童居多。而2岁以下的婴幼儿及50岁以上人群则通常不多见。女性患有晕动症的几率往往会更高,这与其激素分泌周期有一定关联。
晕动症的主要病因是运动刺激,同时也与遗传因素、视觉、个体体质等因素有关。除去一些器质性原因,心理精神因素也能诱发晕动病,如情绪紧张、睡眠不佳、作息习惯不规律等。
谢春成介绍,晕动症与振荡频率也有关联。恶心程度随着暴露时间和振荡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2赫兹左右的低频运动时达到峰值,像汽车、轮船、飞机等一般交通工具的颠簸频率恰好在此期间内。但骑马、步行、跑步和骑自行车的震荡频率高于1赫兹,所以这些运动通常不会产生晕动症。
另外,偏头痛患者更易受到晕动症的“纠缠”,特别是在偏头痛发作时,晕动状况会更严重。
避免较大幅度摇摆,提前服用预防药物
谢春成提醒,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患者如果自觉头晕、恶心及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眼球震颤时,如果有条件,应暂时脱离环境。如果不能脱离环境,也不要过度紧张,有条件可闭目仰卧。坐位时,头部应紧靠在固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尽量闭目或水平远视,向远处看静止景物,不要翻书或者玩手机,以减轻因视觉冲突而带来的晕眩感;也可以吃些杨梅、山楂等酸性东西,以减少摆动带来的恶心;可用两手大拇指在太阳穴做圆圈按摩2到3分钟,缓解症状。
谢春成还建议,有轻度不适者,可在前额、鼻唇间的人中处,涂上少许清凉油或薄荷油。同时,应尽可能脱掉帽子、松开领口。可提前准备一些小袋子以备不时之需,在恶心时,不必强忍,尽可能自然吐出。
同时,还可以在出行前,提前使用包括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药物,如晕海宁、乘晕宁、抗眩啶、安定等,均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一些中医中药,如喝生姜水、陈皮水,或者给予针灸疗法、穴位按压等。
忘记准备晕车药或晕车贴的人可以切上一片鲜姜片,登上车船前贴在肚脐处,用伤湿膏或者医用胶布固定好。或者上车前饮用1杯浓茶汁,或在出发前喝1小杯加醋的温开水,这些都有一定的防晕车效果。
适应性训练等方法可降低敏感性
容易发生晕动症的人,平时可以通过适应性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脱敏训练等疗法来预防,可以反复多次乘坐此种交通工具,使机体逐渐适应和耐受。
此外,晕动症还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神经的方法得到缓解,平时可以练习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将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所谓胸式呼吸是人正常的呼吸方式,即在吸气的时候,腹部提起变小;呼气时,腹部放下变大。而腹式呼吸则相反,吸气时,腹部放下变大;呼气时,腹部提起变小。经过长期练习,有可能缓解晕动症。
同时,晕动症患者应加强体质锻炼,长途旅行前应保持睡眠充足、不宜疲劳,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另外,乘车、航海、乘机前2小时不宜饱食或食用油腻食物,以免突发恶心、呕吐;可吃一些清淡可口的水果和咸菜、酸辣菜等,既可避免营养摄入不足,又可降低晕船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