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采访人物是全国治沙英雄石述柱,国家卓越工程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先英。挖掘当年治沙故事,展现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等中国治沙的经验、做法与智慧,为全球治沙提供中国样本。
【上半场】解说词:
“一夜大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甘肃武威风沙肆虐,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就占90.34%。
“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担任村支书的石述柱与宋和村人共同扛起了治沙造林这杆大旗,带领全村老少起早贪黑,推着独轮车,走进沙窝。在沙漠里种树比养娃娃还难,前一天种好的树,晚上刮场风,树苗就被连根拔起。
半个世纪以来,石述柱带领群众在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滩上,建起了一条长9公里、宽25公里的绿色屏障,在风沙线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因此,他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荣誉称号。
【下半场】解说词:
过去普遍采用“人拉肩扛”的压沙模式,人多劳动强度大,治沙效率相对低下,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以及沙漠破碎的地形,一度成为治沙压沙“卡脖子”的难题。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治沙科研专家徐先英带领团队研究的微型铺草压沙机,能够适应沙区不同地形条件,工作效率可达人工的6倍,每亩节约压沙成本250多元,已被我国沙区广泛使用。
被誉为“中国治沙魔方”的草方格沙障,是目前常用的工程压沙手段,称之为半隐蔽式沙障。
徐先英潜心治沙39载,成为全国林业行业唯一一名“国家卓越工程师”,他用忠诚和担当把论文写满浩瀚沙海,为推动黄河流域和广大干旱沙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