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燥气盛 饮食起居要调整|世界时快讯
今晚报| 2024-09-23 11:50:5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日,迎来秋分节气。此时津城稻米香,菊花黄;秋风起,蟹脚痒。秋分过后,天气一天冷过一天,昼夜温差更大,逐渐步入深秋。天津市中医一附院老年病科及感染病科专家提示,秋分至气温下降,市民在衣食住行上要注意调整。

早睡早起 注意保暖

早睡早起,有利于阳气收敛,晚上不要熬夜,早上要早点起床,以便适应秋冬阳气收敛的生理特点。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秋季阳气要开始潜藏,不要过早地添加衣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但是,秋冻以初秋为宜,进入深秋后,就要注意凉而不寒,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不能盲目“秋冻”,比如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疾病的人群,就不适合“秋冻”。秋季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应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早晚出门时要注意保暖。秋分之后穿衣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不应再赤膊露体,而是要适当为自己增衣保暖。

另外,适当的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选择慢跑、登山、打球等锻炼项目,但不要过度劳累,运动量不宜过大。一般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预防秋燥 多食温润

秋季气候干燥,常会使人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唇干、手足心热,甚至声音嘶哑、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等。若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很容易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秋季预防秋燥,在饮食上要多吃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等。秋季干燥,喝水也不可少,除了日常喝白开水之外,还可以多喝一些加蜂蜜的水。此时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可多吃些温食,特别是可以多喝粥类,粥中可加入莲藕、荸荠、百合、银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要预防感冒,可多吃一些能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应季蔬菜和水果,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

专家提醒,此时是开海季节,大量海鲜上市,特别是蟹黄肥的季节,市民的餐桌上总少不了海鲜。中医认为大部分海鲜性寒,清血散热,多食会伤脾胃之阳,导致腹痛、腹泻、胃寒、呕吐等不适症状。尤其本来就有脾胃虚寒的人群,多吃海鲜会加重症状。脾胃功能较差、胃酸分泌不足、易长湿疹、对虾蟹等海鲜过敏、伤风感冒发热、患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老年人和婴幼儿、孕妇,仍然不建议多吃海鲜。

常笑宣肺 避免悲秋

民间有“伤春悲秋”的说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随着天气变凉,周边环境逐渐萧瑟,人们的心情也会随环境变化而受影响。另外,秋季气候渐转干燥,白昼变短、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难免低落。这时,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大笑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还能帮助肺扩张,人在大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还可以爬山登山,登高处望望远方,有利于颐养心情。( 庄媛)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