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大田,减少了地边界、地边沟,更多的农机有了用武之地。为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优势,俺村合作社先后投资购买了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大中型机械和农具……”7月5日上午,正在带领合作社员忙碌除草的包信镇香蒲园村支部书记马波开学地说。
行走在息县包信镇香蒲园村的田间阡陌,移步高坡,放眼望去,昔日的小田块逐步被连片开阔的大田块所取代。小田变大田后,田块成方,沟渠成网,更加便于机械化耕作,现代化管理。
据悉,为有效破解当前承包地零碎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低问题,息县全县范围内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鼓励各乡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托管、调换等方式,实行土地“小田变大田”,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规模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杨店乡:聚焦关键规范操作切实保障农户增产增收
在保证农户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杨店乡以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为准,不随意变更农户耕地面积,对于高标农田实施过程中新增耕地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将新增耕地作为村集体资产,由各行政村统筹用于新增道路、水渠等本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有自种意愿的农户,尊重群众意愿,优先将其耕地调换至村庄附近,便于农户耕种;对于有流转意愿的农户,统筹考虑调换区域,打破村组界线,尽量将流转土地调整到一起,达到连片成方,更大程度地发挥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
“小田并成大田之后,更加有利于现代化管理和耕种,用无人机进行统一播种和撒药。现在每亩地大约能省百十块,比之前零散的土地更加节约成本。”杨店乡种植大户裴其勇高兴地说。
路口乡:确立试点改革坚持“三个不变原则”
路口乡用机制解决矛盾,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互换并地,实现范围不变、耕地用途不变。全过程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程序,多次召开协调争议会议、协同解决纠纷问题等工作方式,完成前期筹备,对存在异议的农户现场解释,协调解决。同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在开展“一户一田”试点中逐步总结工作程序,要求各村在开展此项工作按程序进行,稳妥推进。最后,规范整理有关资料,数据造册,做好资料归档。
白土店乡:创新运用“党支部+合作社”土地运作模式
白土店乡召开6次专题会议,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乡农发中心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11名班子成员包联到村、80名村两委成员包联到网格、256名网格员包联到户”的“三调联动”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坚持“试点先行,群众自愿,稳步推进”,分层次有序推进更大范围实施,将零散的土地重新整合,开展土地互换“小田并大田”工作,让农民“好种田”“种好田”。
包信镇:实行双绑机制“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
包信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行双绑机制,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模式。合作社由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和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成员每年每人可分红十万元以上。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农民利益,村合作社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书面形式固定村民土地流转面积。按照协议,村合作社每年6月份按时给村民发放土地流转金。
“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现在也该歇歇了。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600,省了很多心。平常没事的时候我还可以去打工,比自己种地还强些,年底还有每亩千百块的分红,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香蒲园村村民马明洲乐呵呵地说。
老百姓的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大家种田的理念。“小田并大田”实施后,息县各乡镇一改传统种植模式,打破了“细碎化”田块,从“小”到“大”,化零为整,让“一户一田”实现“华丽变身”,由过去传统的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周程新 郝昱玮 彭莹莹 余江 吕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