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路透商品价格指数走势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高点不断刷新市场认知之际,各界关于全球通胀担忧之声四起。然而,近期商品突然大跌也令部分投资者措手不及,一时间多头行情是否结束备受争议。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中下游上市公司并采访了多位证券期货业人士。大多业内人士表示,此轮涨价既有流动性宽松、供需错配等因素,也有部分投机因素。原材料若持续维持高位,将给一些中下游制造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有投机资金作祟
根据记者梳理,此轮大宗商品牛市从去年11月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年5月上旬。
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呢?凯丰投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此轮商品行情呈现结构性上涨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与工业品相关的有色化工等板块。“中国的库存目前已经见底,而海外的库存受航运费高企、全球航运不畅等因素影响,在去年8月就已达到了低点。在经济复苏预期下,工厂复工对上游原材料需求增加,大宗商品供需结构失衡,价格持续攀升。”
除了基本面因素,也有期货界人士坦言有投机资金借机炒作。“按说经济还没有好到如此地步吧,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创了上市新高,这难道不是投机资金在推波助澜?”上海一家期货私募人士表示,“部分期货品种的巨量多头持仓、天量成交显然是有投机资金在炒作,不排除部分商品是现货厂商结合期货资金联合推高所致。”
深圳一家期货公司人士坦言,“从部分商品的成交和走势来看,其一路逼空的炒作意味颇为浓厚。如部分黑色系产品,由于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增速未来将下滑,需求并不是那么好,但投机资金却不断推高价格,甚至部分厂商有囤货居奇的嫌疑。”
记者注意到,上海、唐山等地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工信局日前纷纷约谈当地钢企,要求各大钢企切实加强价格管理,合理制定价格,还警告将对情节严重的进行停业整顿。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可能存在哄抬价格的现象。
中下游企业叫苦不迭
大宗商品的涨价对于上游原材料企业来说无疑是好事,将增厚其利润。然而,大多数中下游企业无疑将承压。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原料持续走高,下游备货清淡,叠加人工成本等压力递增,部分化工企业只能选择停止接单。一家化工企业高管直言,做一单亏一单,不如不做。
多位上市公司董秘、证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营业成本增加进而压缩了利润。
“采购的铝合金明显涨价了,占产品成本约15%。”深圳一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董秘坦言,“手机行业现在景气度一般,没法通过提价转嫁成本。如果我们提价,订单就被其他竞争对手拿走了,还好最近原材料价格开始回调了。”
记者注意到,投资者纷纷通过互动平台询问商品上涨对相关公司的影响。
由于商品大涨,不少上市公司纷纷进行套期保值,应对上游原材料上涨。
浔兴股份表示,将斥资不超过600万元开展铜、锌合金等套期保值业务。家电巨头格力电器称,拟继续开展大宗材料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持仓合约不超过60亿元,拟开展的套保品种为铜、铝。
对此,华西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分析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下游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盈利可能会受到冲击。商品涨价期间下游行业盈利情况明显恶化,其中木材加工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制品制造业等降幅明显。”
在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看来,制造业投资难以恢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压制了企业对未来盈利的预期。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宗商品上涨仍未见顶,制造业投资可能仍会承受压力。
商品牛市是否终结
在连续大涨后,监管层终于出手。10日晚,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同时宣布调整产品手续费等给市场“降温”。11日,郑商所再次发出公告,调整12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的玻璃期货合约交易手续费标准,对玻璃期货进行“降温”。
继12日开会强调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后,国务院常务会议19日指出,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适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行为。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行为并公开曝光。
在监管连续出手后,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显著调整,铁矿石、螺纹钢从高位回落超过15%,市场更是传出了部分多头期货投资者爆仓的传闻。一时间,关于商品牛市终结与否的讨论不绝于耳。
在李立峰看来,“虽然目前美联储态度仍然偏鸽,但随着通胀的持续攀升以及就业数据的改善,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可能会在三季度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也将随全球流动性见顶而逐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