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煤炭供需紧张和价格上涨,主要产煤大省开足马力产煤保供,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近日,山西、内蒙古、陕西和贵州等产煤大省的10月份数据陆续公布,煤炭工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拉动效应。
煤炭工业支持经济增长
2020年,全国的煤炭总产量达到了38.4亿吨,全国煤炭产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和贵州,产量分别是10.63亿、10.01亿、6.79亿、2.66亿和1.19亿吨。
其中,尤以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占比最大。2020年三省区合计产量27.43亿吨,占全国产量的71.4%,比重较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三省区产量合计增加3687.1万吨,占全国总增量的108.9%。
在香港上市的煤炭企业恒鼎实业(01393.HK)董秘徐辉向第一财经表示,在这轮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后,一些产煤小省产能大幅下降,有的甚至退出了煤炭市场,煤炭生产越来越向主要几个产煤大省集中。
梳理统计局发布的各省份2020年的原煤产量,31个省份中有10个省份产量增长,14个省份产量下降,7个省份已经没有煤炭生产。其中,产量增长的省份主要是产煤大省,下降的省份中有5个省份降幅超过20%,最高的是四川和广西,下降了34.4%。
今年1月,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将重庆能源集团所属14个煤矿列入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计划,原则上2021年6月底前依法关闭退出。这意味着重庆国有煤矿煤炭开采历史的终结。今年至今,重庆的煤炭产量为零。
因此,在煤炭供需紧张的背景下,各地都争相到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等主要煤炭大省区找煤。
11月19日,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一行到陕煤集团走访座谈。会上,涂兴永表示,重庆市在今冬明春的电力电煤保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希望陕西省发改委、陕煤集团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满足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电煤的需求。
各地煤炭的短缺促使产煤大省满负荷生产,产量和产值都快速增长。
山西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10月份以来,山西煤炭日均产量保持在330万吨以上。山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山西规模以上原煤产量10275.2万吨,同比增长5.2%,已连续3个月产量超亿吨。
内蒙古10月份原煤产量9377.5万吨,排名第2,低于排名第1的山西省897.7万吨。但是,从增速上来看,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0%,内蒙古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和山西省2.8和1.6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山西原煤累计产量9.8亿吨,比2020年1~10月的产量多了1.15亿吨,因此,在去年山西全年10.63亿吨产量基础上,可以预计今年全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
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带动产值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煤炭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300.9亿元,同比增长3.9倍。另外,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比全国(10.9%)高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8.7%)快于全国2.4个百分点。
在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趋缓的陕西省,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9月加快15.1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快速回升。10月,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9月加快20.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5.2%。
贵州煤炭行业也保持较快增长。在价格持续上涨拉动下,有条件的煤炭企业满负荷生产,煤炭行业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
煤炭工业的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前三季度,山西实现GDP1558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5%,这一增速使山西跻身全国第五位,仅次于湖北、海南、北京和浙江;两年平均增长5.8%,这比上半年的平均增速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双碳”目标下的转型
为了缓解煤炭供需紧张,国家加快核增一些地区的煤炭产能,山西、内蒙古和陕西是主要的核增产区。
根据官方信息,截至10月底,山西已经完成39座核增产能煤矿的报告评审和现场核查,预计净增年度产能4100万吨。内蒙古今年为115处煤矿核增产能1.69亿吨;调增10处建设煤矿规模,增加产能2160万吨。
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宽向第一财经表示,近年来煤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从2016年以来推动的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中,5年淘汰了11亿吨左右的落后产能,同时也不断核准煤炭先进产能,促进了煤炭产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巩固了煤炭作为能源兜底保障的压舱石作用。
张立宽表示,在“双碳”目标下,势必要降低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但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仍然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现阶段中国的煤炭消费基数较大,每年要下降1%左右都是非常不易的,当然大趋势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但兜底保障作用会越来越彰显。
徐辉表示,煤炭的代替将带来工业等各方面成本的提升,因此要根据国情推进减排。
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会议指出,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为主,要从国情实际出发,着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推广成熟技术商业化运用。
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此次设立的专项再贷款,按照聚焦重点、更可操作的要求和市场化原则,专项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
不过,在“双碳”战略下,这些产煤大省也面临长远的转型挑战,在其“十四五”规划中也都制定了控煤计划和构建多元能源体系。
山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合理控制煤炭开发规模,原煤产量稳定在10亿吨左右。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推进“5G+”智慧矿山建设,用科技手段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和减员增效。
内蒙古“十四五”规划提出:煤炭产能动态稳定在13亿吨左右。鼓励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机械水平高的井工煤矿,核增生产能力,增加有效供给。引导60万吨/年以下煤矿及水、火、瓦斯等重大灾害并存的老旧矿井有序退出,煤矿单矿平均产能提高到300万吨/年以上,提高优质产能占比。
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持续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推进转化项目配套和资源接续的现代化矿井建设,推动大型煤矿智能化改造,打造绿色智能煤矿集群。到2025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7.4亿吨。
作为南方产煤第一大省,酒煤烟是贵州的三大支柱产业。截至2021年7月31日,贵州省共有合法生产煤矿246处,产能14597万吨/年。贵州省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煤矿改造提升,每年新增产能2000万吨,到2025年全省煤炭产能2.5亿吨/年,单井平均产能60万吨/年以上。
张立宽向第一财经表示,虽然都是产煤大省,但是各自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山西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大省,一些地区面临资源枯竭、转型发展的问题,而且老矿区比较多,包袱比较重,未来需要智能化改造和生态修复的巨大投入。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发展得还比较好,但也面临经济性和生态问题。
陕西也提出,要以清洁化高端化为目标,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为根本动力,加强资源绿色开发和高效转化利用,以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以产业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促进产业链延伸,实现能源、经济、生态一体化高效发展,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