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高企 国内稳定供应链是关键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预计,全球粮食进口费用将在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突破1.75万亿美元,比之前一年增长14%。本轮上涨主要是国际贸易粮食商品价格水平整体提高以及运费上涨三倍所致。

我国作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自2014年以来每年进口量均超过1亿吨。粮食进口费用高涨、世界粮价高位震荡对我国粮食市场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首先是带来种粮和运输成本上升。由于当下石油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运输能力供给不足,增加了运输难度和成本上升。其次是带来输入型的通胀压力,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突出矛盾。

“中国的主粮小麦、大米90%都能自给自足,我们大约有10%是通过国际贸易来调剂品种,所以,对于主粮而言影响有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对本报记者分析说,“我国大豆对海外市场依存度较高,进口约占90%,国际进口成本上升,对大豆的影响会较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世界粮价高企,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受访专家认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形势较好,但国际粮价高涨对我国的传导作用也不可掉以轻心,应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化解潜在风险。

“中国还是坚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张建平表示,我们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加快机械化和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来稳定粮食供给。在粮食对外贸易方面,要努力推进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以及通过拓展海外农业基地来保障供给渠道和来源的稳定。

李国祥认为,目前,国内的供给关系较为稳定,但随着国际粮价高企的影响以及各种成本上升的压力,国内粮价也会发生变化,但要谨防炒作。

对于如何化解因国际粮价上涨可能带来的通胀风险,李国祥建议,一是国家要利用充足的库存,做好粮价调控的预案和替代方案。二是要疏通合理的运输渠道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国际关联度。三是要加强对市场监控和监测,对市场炒作加大打击力度。

李国祥强调,做好粮价调控的预案和替代方案非常重要。“我国稻谷库存量较高,在其他主粮价格偏高、供应偏紧时,要加大稻谷的抛售力度,发挥替代效应。”李国祥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