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电力市场经历了啥?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期发布《关于开展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2021年11—12月结算试运行的通知》,标志着广东时隔5个月重启电力现货结算试运行。其中,11月1日燃煤机组日前成交价为0.8345元/千瓦时,较基准价高出80%。

广东是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省份之一。自2018年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在国内率先启动试运行,业内就将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看作“风向标”。作为本轮电改的“领头羊”,广东电力市场经历了从日结算、周结算、月结算,再到长周期结算,为现货市场建设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业内人士指出,2021年的广东电力市场是全国电力市场发展的典型缩影。年底将至,在2022年中长期签约即将启动的背景下,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度交易及合同签订功能测试的通知》,再次先行先试。

承压

燃料成本居高导致发售亏损

去年12月初,湖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启动2020年全省迎峰度冬有序用电的紧急通知》,启动有序用电。随后,江西、浙江、内蒙古等省区相继限电。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电力企业、交易机构要高度重视2021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并强调“充分发挥电力中长期合同的规避风险作用”。

“当时各个市场主体,包括政府在内,都认为拉闸限电只是突发情况,忽视了背后释放的供需趋紧信号。”广东某售电公司人士称,“因此各地仍以供需相对宽松的基本面签约了中长期合同。”

今年上半年,电力供需趋紧形势逐渐显露,已签订的中长期合同与实际供需错配愈发明显,广东电力市场发、售明显承压。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叶泽表示,今年以来,煤价累计上涨幅度较大,中长期交易电价已低于单位电量燃料成本,煤电企业正常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今年5月,广东开始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电价始终在高位运行。上述广东售电公司人士表示:“现货市场是反映真实供需的‘晴雨表’,因燃料成本高企,发电企业无利可让,同时售电公司批零倒挂亏损严重,通过中长期合同向电厂买入的批发电价高于其卖给用户的零售电价。只准降价不可涨价的市场机制备受诟病,同时政府实施行政干预,要求发电侧报价最高不得超过0.7元/千瓦时。”

破局

还原电力商品属性

三季度,广东发、售成本依旧高企。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2021年6—9月月度交易集中竞价结果显示,发电侧让利为-19.1厘/千瓦时、-18厘/千瓦时、-2.5厘/千瓦时,最终跌至0价差。

今年7月,广东售电公司联名向相关部门提出与用户重签中长期合同的请示,提高价格或者要求用户分担价格上涨的部分成本。“当时政府并未同意,燃料价格上涨压力仍然由发、售承担。”广东售电公司人士说。

“发电、售电、用户这‘三碗水’不可能人为端平,供应侧成本上升的压力充分暴露了计划体制的弊端。资源配置的决定权还应交给市场,才能真正‘救火’。”该人士坦言。

第四季度,广东电力市场迎来转机。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广东省以此为依据,发布《关于抓紧做好广东电力市场年度未执行合同换签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电价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将成本传导至用户。

中嘉能首席交易官张骥表示,新政发布后,广东省月度竞价一改持续了6年的价差模式,变为绝对价格模式。“11月月度竞价成交量大幅跳水,三个交易品种成交额之和仅1.83亿千瓦时,从十亿级别跌至亿级别。同时,集中竞价供需比创新低,发电侧将电量押宝在现货市场。”

中长期合同变更和多项政策让用户应接不暇。“用户方面,广东本次现货试运行考虑了历史签约问题,将超额费用全部传导给电力用户,所以售电公司在现货市场操作的余地并不多,原来日前实时申报的套利也被限制在20%以内。”上述广东售电公司人士透露。

角逐

市场考验真正到来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力市场化建设驶入快车道,角逐或许刚刚开始。“波动的市场价格和股票一样,售电公司能否正确研判市场、抵抗市场风险,到了显示真本事的时候。2022年中长期合同签约季近在眼前,如何签约考验各方智慧。”

广东如何签约新一年中长期合同?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发电侧很难预测燃料成本,但上游燃料市场的仓位和行情对下游电力市场有直接影响,燃料市场的价格信号依然不稳定不可靠,要特别重视这一因素。“除了燃料成本,逐步趋紧的碳排放约束和碳成本传导压力,恐怕才是真正的挑战。”

上海电力大学教授谢敬东告诉记者:“保供形势下出台《通知》,说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才是唯一的‘解药’。《通知》出台背景虽显苦涩,但《通知》本身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谢敬东表示,电力市场价格浮动幅度变大,意味着风险增加。对煤电企业而言,短期看可缓解经营压力,长期看,参与市场要比躺在计划体制的温床里要求更高。“当前还是要改变规则先行、配套机制后上的做法,要坚持市场建设和市场治理并重,在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电力市场治理现代化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