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植入电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帕金森病患者点燃新希望

发布时间:   来源:财讯网  作者: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团队精确地将电极植入到岳女士脑内只有几毫米的核团内,经过术中电生理测试,她步态、语言障碍等症状明显缓解。岳女士出院后,用一封三千字的感谢信,详细记录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和每一位令她感动的医护人员。岳女士真情流露的字里行间,是对白衣天使们高尚医德与精湛技术的赞誉。

在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众多“高精尖”手术中,脑深部电极植入(DBS手术)是最能体现神经外科“精准”理念的手术。齐鲁医院帕金森病外科治疗团队在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李卫国教授的带领下克服床位紧张等诸多困难,每年完成DBS手术300例,参与建立并完善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DBS标准化手术流程”,并对其进行了持续改进和优化,将DBS手术由原来的4-5个小时,缩短至目前的2-3个小时,其手术耗时、靶点定位准确度及手术效果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

帕金森病缠身数年找到“救星”

60多岁的岳女士在2020年被诊断为帕金森综合症,多系统萎缩待观察。“当时如同一盆冰水浇得我心里拔凉拔凉的。我在网上查了这个病,这就如同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啊。我还托朋友咨询了北京大医院的专家,结论是一样的,说这种病是世界难题,没有好办法,难道我只能听天由命了吗?”回忆起一波三折、几经辗转的求医路,岳女士感慨地说。此后她便开始了长期的药物治疗,其间,也曾尝试过中医、理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病情一直维持得不错,这重新点燃了她对生活的希望。“去年4月,我还去贵州旅游,徒步登上了梵净山,那是要登2000多级阶啊。”岳女士说。

然而,岳女士重燃的希望又一次被现实浇灭了。从2021年11月以来,岳女士身体每况愈下,走路困难,表达困难,药效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并出现了“冻结步态”。据李卫国介绍,“冻结步态”为试图行走或前进时步伐短暂、突然地中止,主要表现为运动的短暂阻滞,起步犹豫,不能行走或行走时感觉脚像“粘”在地板上或被地板吸住,抬脚、迈步困难,一般持续数秒钟,偶尔也可长达30秒,最严重时,容易导致跌倒,需要他人或拐杖辅助。由于深受其害,一向不会向命运屈服的岳女士情绪低落,整夜难以入睡。

几经辗转、多方打听后,岳女士得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卫国团队十分擅长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我立刻就在网上预约了李卫国教授的门诊号。当时10点多到的,一直等到11点多才看上。我算了一下,李教授为每位病人的问诊时长是20多分钟,对每一位患者都是那么有耐心。”初诊时,岳女士哆哆嗦嗦走进诊室,吃力却又迫不及待地表达着自己要做手术的想法。“李教授问起诊来如同拉家常,非常接地气,一点没有专家的架子,有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和力。”岳女士表示。李卫国教授告诉她,团队为她制定了两套手术治疗方案,如果第一套方案效果不好,还有备选方案。这立马坚定了她手术的信心,也又一次点燃了她的希望。

电极“植入”大脑获得“新生”

在完善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术前相关检查评估,确定没有任何禁忌症后,岳女士终于迎来了她的手术日。由于岳女士对于语言功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手术从9点一直做到15点,持续了6个多小时。术中,紧张的岳女士不由得抓住了护士的手,护士一边握紧岳女士的手,一边不断地安慰她,这样一抓就是5、6个小时。据李卫国回忆,为了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在脑深部电极植入环节,岳女士始终是清醒的,团队反复测试寻找安置电极的最佳位置,当电极安放在某一个位置时,岳女士语言突然变得顺畅。术后,她兴奋地说道:“手术非常成功,我好像重获新生!”

“脑深部电极植入是一种对大脑进行可逆调控的手段,它通过创手术将电极植入到大脑特定脑区,发送一定频率的电脉冲,对异常的大脑放电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改善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李卫国解释道。术前,手术团队将患者头颅MRI和头颅CT导航扫的影像资料,输入机器人手术计划系统,得出各手术靶点数据;术中,手术团队根据机器人靶点数据值、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机器人导航引导,分别将电极置入脑内特定神经核团中;最后,手术团队在患者的左前胸部置入脉冲发生器,并将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接,通过大脑中的细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在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方面,李卫国教授团队从未停止钻研。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建立并推广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DBS标准化手术流程(SOP)”,并在临床应用中与时俱进,不断升级优化。通过对DBS手术标准流程的持续优化,手术耗时由原来的4-5个小时,缩短至目前的2-3个小时,术中出血量也大大减少,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在手术耗时、靶点定位准确度及手术效果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

人文关怀让患者不再害“帕”

在院就医的过程也让岳女士觉得非常的暖心。岳女士说,进手术室的时候,推自己上的护士夸自己皮肤好、看着年轻,一点儿都不像60多岁的。护士幽默风趣的鼓励,给了她信心和力量,极大地缓解了焦虑,帮助她战胜恐惧,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结束时,岳女士需要下床小便,护士立即上前扶她下床,下床后却无法顺利小便,李卫国教授立即嘱咐护士插尿管。医护人员无不至的关怀,让她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帕金森病患者在生活中站立不稳,存在语言障碍,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下降,再加上对疾病认识不够,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烦躁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患者的饮食、走路、心理等情况。为此,科室护理团队更加悉心地护理每一位患者,进餐时注意防止患者呛咳、烫伤,活动时陪护患者避免跌倒或受伤,时更是注意加强对疾病的宣教,给患者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呵护。

“多数帕金森病患者晚期容易出现一些认知障碍,面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同样重要。”护士长邱春兰表示,医护团队需要给帕金森病患者足够的心理关怀,多开导和陪伴病人,适当的引导、鼓励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如帕金森病友交流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日间手术打造患者康复“加速度”

2021年初,李卫国团队成功为一位82岁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完成日间康复外科DBS手术,这标志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日间康复外科手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达到新的水。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日间康复外科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团队,李卫国教授团队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为一种退行的神经系统慢疾病,帕金森病药物蜜月期过后,患者面临着剂末现象、冻结步态等等。这一阶段的患者药效明显减弱,药物起效时间逐渐变长,药效时间变短。”谈起开展DBS日间康复外科手术的初衷,李卫国介绍。对药物关期患者来说,以前服药后感觉跟正常人一样,随着病情进展,服完药以后效果减小,随着服药量的增加,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DBS手术就成为这个阶段患者的第二个“蜜月期”。如何把握住最佳的手术机会,让这些患者尽快地进行手术,是李卫国团队医生们一直考虑的问题。而把日间康复外科手术引入到帕金森病的DBS治疗中来,可以大大缩减患者入院时间,缓解床位紧张,同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患者痛苦,更为患者节省了开支,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目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自新疆、甘肃、陕西、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全国各地。李卫国信心满满地表示,随着远程医疗技术与日间康复外科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从中获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 豫ICP备17019456号-10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