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大数据体检先行者,米因大数据给传统体检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引领着未来行业变革。一点资讯独家专访上海米因健康大数据创始人盛德熙,揭示大数据透视下的健康密码。
2008年春节,万家灯火辉映着团圆,一位年轻人却独自穿行在深夜的医院。他的岳父,一位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率领9团获得中央军委授予法卡山“英雄团”称号的英雄团长,年仅66岁就中风,引发了一系列基础病,躺在ICU里生命垂危。而他只能困守在病房外,内心焦灼痛苦,却又万分无奈。
这样的情景和故事,日日在祖国各地医院上演。千千万万个病患及其家属涌进医院寻求生机,医疗资源却无法满足爆炸式增长的需求,慢性病引发的重症、癌症吞噬人类健康和幸福。数据显示,我国有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死亡总量的85%,其中不乏青壮年。
上海米因健康大数据创始人盛德熙
对此,有人唏嘘认命,生老病死是常态;也有人不甘“天命”——年轻人盛德熙伫立在病房外,无数次思索岳父患病的前因后果。他望着星空想:人怎么能活得更幸福一点,不仅仅是长寿?我是不是该做和医疗相关的事情?
在ICU苦熬20多天后,盛德熙的岳父离开人世。随后,盛德熙毅然结束了自己在广州的进出口公司,接受了美资医疗公司远在上海的职位,进入了医疗行业,继而创立了上海米因医疗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米因”)。2015年,米因全面转型健康大数据领域,与健康大数据研究专家、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黄旭明,共同组建米因核心大数据研发团队,基于2500万华人的医疗健康数据打造一站式大数据体检及健康超市,让个人健康风险的精准分析与预测成为可能,助力实现真正的“治未病”。
大数据“治未病” 一次验血可测未来10年健康风险
不同于国内多数大数据医疗从业者多年仅专注于医疗数据,米因大数据研究中心整合了不同医疗机构,包括不同医院HIS系统、不同体检公司以及各种公共卫生数据源, 基于2500万华人,涵盖连续15-30年不同来源、不同时间点的医疗大数据,数据质量在业内首屈一指。
与此同时,米因将研发出的引擎算法回归千万级华人全人口全世代医疗健康数据库进行回溯验证,采用其中最适合的分类分群、多重回归收敛算法,力求评估预测的准确度能达到9成,部分甚至高于95%。米因大数据的算法精确、高效,为实现“早发现,早阻断,早治疗”的健康追求提供了科学的手段。
“传统体检只能检‘已病’,就是你的问题已经发生了,我能给你检查出来。但大数据不一样,大数据算法基于2500多万人的生老病死演化过程研发而来,在用户尚未发病或得病时,即可结合个人体型、验血报告等,捕捉人体生理均衡细微的变化,进行快速的个人健康评估与疾病分析与预测,而不需要等到他真的长出肿瘤或发生其他重症,真的出现问题才被告知。米因可能提前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能够告诉他:如果你继续按照这样的生活轨迹发展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得什么样的疾病,是否重症甚至是癌症。”盛德熙说到。
此外,大数据体检还能够针对个人提供更精准、更匹配个人实际需求的健康管理方案。比起传统体检结果简单地罗列指标高低,千篇一律地提醒少吃多动,米因大数据体检宛如一个阅人无数的名医,能结合2500万人“生老病死”的大数据更好地分析当前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和未来风险趋势。健康风险一目了然,就有更多方法可以实现单点突破,多方齐头并进,以化解健康危机。“条条大道通罗马”,大数据结合体检行业必能创造出更多的延展性和实用性。
大数据和传统体检之间实际上是不同技术、不同维度的有益互补。盛德熙表示,米因也需要借助传统体检专业的临床检查设备、场所和专业团队,才能满足大体量人群的“治未病”、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追求。
“做完传统体检以后,指标有上有下、有高有低。大数据会用数据和算法做进一步分析解读,告诉他这项指标意味着什么,未来健康演化如何,会不会有一些潜在的慢性疾病甚至重症、癌症,并且给出相应的预防解决方案。”
目前,米因在广东地区和第一健康联合推出了健康大数据体检分析服务。在广州、深圳、清远、汕头、潮州等城市,用户只要在线预约,在线付费,即可前往第一健康的体检中心完成相关检查。第一健康体检中心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大数据体检无需照X光、核磁共振等复杂操作,仅需验一次血,配合完成相关问卷,就能在一定疾病种范围内(35种主要长期慢性病、22种常见癌症、16种核心疾病)预测未来最长10年的各种健康风险与医疗使用,十分简单快捷。一次省时不费事的大数据体检,基本上能满足80%的人群80%的健康需求。
据盛德熙介绍,米因还在近期推出母婴健康大数据产品,聚焦产后妈妈,尤其是当代大量高龄二胎妈妈产后2年内的健康风险和新生儿0-5岁的健康风险。力求用大数据科技的力量为妈妈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此外,社会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剧,老年人一旦骨折会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为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针对这种情况,米因也即将上线骨折风险预测及产品,通过问卷、生理检查、验血、验骨密度可以预测5年内甚至10年内骨折的发生几率、骨折复发几率、骨折后的严重程度等等,同时通过AI分析给出预防改善方案,让老年人尽量避免摔倒,增强骨密度,从而降低骨折的发生几率以及骨折发生时的严重程度。
提前狙击慢性病 米因发力“四高引擎”
我国的慢性病人群和“准慢性病的亚健康人群”多达6~7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人年仅20、30岁就出现了慢性病问题。慢性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还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且愈老愈严重,让人难以“善终”,不得安老。而“四高”——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正是各种主要慢性病的元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
米因对“四高”问题尤为关注,早早启动了慢性病大数据算法研发。米因推出的健康100等大数据健康体检、分析服务,能精准地定位用户的四高风险,为广大用户指出未来80%的健康问题,帮助用户安享美满幸福的人生。米因还将于下半年推出“四高引擎”,聚焦帮助“准四高”人群及时“踩刹车”,尽早发现四高风险,采取科学的办法针对性降低风险,并通过定期检测评估和干预,长期控制风险在安全水平内,从而阻断或推迟四高疾病的发生。“四高引擎”还可以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区域大人群“四高”风险筛查,结合政府“医疗云”机构快速对辖区内居民完成大数据“健康画像”,为相关部门公共卫生政策制订、疾病预防与区域健康促进,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
“我们会分析出他有没有风险,风险有多高,进一步地再看,这个四高风险带来的慢性病是怎么样的,甚至有的人已经有一种或两种疾病了,那我们会用数据和算法来分析他未来得重症的风险是多少,比如会不会发生心梗。”盛德熙说。
他自己本人也是米因健康大数据的受益者。通过2017年米因上线的第一个大数据引擎,盛德熙发现自己具有高度的痛风风险,让从未想过自己会有此类问题的他十分惊讶。而后续逐渐暴露的早期症状也验证了这一风险:“先是脚掌疼了一年多,以为是跑步弄伤了,后来脚跟也开始疼,一验尿酸也是快超标了,400多的尿酸值。我一下惊醒了:原来我真的有痛风的风险!”
盛德熙指出,“治未病”的本质并非“治”,而是“管”。米因大数据团队研究发现,其实很多癌症病人在患病之前,通过算法已经能够预测其风险到达很危险的临界值。根据当前的症状、累积的风险问题,米因大数据算法在前期就能够预测此人有很大可能性在未来罹患癌症,进而帮助病人“悬崖勒马”。盛德熙正是根据米因的检查结果和健康管理方案,不断自我调整,目前已将痛风风险从第二位降低至第三、四位,脚跟和关节疼痛的症状也已经得到缓解甚至消除。但这不意味着准痛风已经“治愈”了,未来若不能科学的管理自己的身体,痛风的问题还是会随时敲门再来的。
“我们知道它要发生,但它现在还不是,我们提早做健康管理,去做介入,就给它提前“刹车”了。就像我们开车一样的,明知道前面有一个障碍物,你不刹车不就撞上去了吗?”
揭露长寿密码:65岁前预防慢性病是关键
盛德熙透露,65岁前预防慢性病是长寿的秘诀之一:“80%的男性可以活到60岁,90%的女性能活到65岁。这些人里面又有50%的男性能活到80岁,又有50%的女性能活到85岁,但前提是什么呢?前提是在65岁以前尽量让自己少生病、少得病,生病偶尔感冒没有问题,不要得不可逆的慢性病。到65岁没有重大疾病,那么大概率在65岁以后,你就能够跨入高龄的那50%的部分。”
但四高并非是唯一需要警惕的敌人。米因核心大数据研发负责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黄旭明曾与盛德熙分享,近年来有许多青壮年因心脏病猝逝,如艺人高以翔、刘真等,他们和大众认知里的心脏病患不同,并没有肥胖、四高等问题:“瘦子、体格壮的人也会得心脏病。有一些人‘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瘦’,很可能是泡芙人,看起来瘦,但是肌肉少、脂肪多。”
美国心脏协会近期在一项科学声明中表明,肥胖不只代表体重过重,事实上是综合了几项因素: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体脂肪率,尤其是腰围、腰臀比、体脂肪率,几乎可以用来预测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是死亡的风险。美国心脏协会发现的“规律”,侧面印证了米因算法的科学性。米因的大数据算法走得更深、更远,通过构建深度大数据算法,米因已可通过个人体型+问卷+16项生化,深度和精准地分析预测各种主要常见健康风险,而不仅仅停留在“可能性”的发现和认知上,更可以做量化的分析与远期预测。
思及岳父的病逝,盛德熙感到十分遗憾:“如果当年我们有专业的健康大数据,早早地给他做风险预警,透过医疗机构告诉他,你再这样继续下去,病要发作了,问题很严重了,我能有办法给他及早地做预防和阻断,早发现早阻断,这样的话有可能我们今天还能见到他。”
“我们希望能让老百姓更健康地活得久一点,减轻家庭不必要的负担。其实很多人会得病,但是如果我们处理得早、处理得好,那么得病会轻一点,它的代价会再小一点,整个社会可以用稀缺的资源做更多其他的事情,这是我创立这个公司最主要的出发点和初心。”盛德熙说。
总之,“治未病”在于及早做好健康管理,让“生老病死”的必然历程中多一份自主“善终”的力量。
延伸阅读:想知道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要看2个指数
美国心脏协会认为,腹部肥胖是最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过胖、或是 BMI 超标的人,只要腹部脂肪或内脏脂肪在正常值,一样不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所以建议在健康检查的时候,多增加相关的检查项目。
即使是健康体重,也应该在健康检查的时候增加对腹部脂肪、体脂肪的检查。因为腹部肥胖与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有关,腹部脂肪堆积通常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