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2019年,猪价在10元附近持续了近一年的低迷之后,叠加环保以及非洲猪瘟的袭扰,从年中开始猪价开始起飞。短短几个月,猪肉就从十几块涨到了三四十块钱,到年底更是一度突破了50元。
牧原股份也在当年实现净利润61亿,同比暴涨1075%。2020年,牧原股份更是豪赚274个小目标,取得了过去N多年都不可能完成的利润。
与此同时,伴随着猪周期风口再起,飙涨的业绩也让牧原股份的股价从当年最低的10翻了7倍涨到上半年最高的92.53,市值更是超过温氏股份,成为A股养猪的龙头老大,更被股民亲切称之为“猪茅”。
然而,进入2021年,养猪市场风向变了,猪周期进入下半场,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导致从年初开始猪价一路下行。截至七月上旬,全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为16.14元/公斤,环比上月同期下降4%,较年初下降54%。
猪肉腰斩的背后,有人欢喜有人愁。一边是老百姓尝到了“猪肉自由”的甜头,另一边则是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日子没有以前好过了。
1.猪茅的韧性
7月14日晚间,牧原股份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0亿元至1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94亿元至102亿元,同比降5.42%至12.83%。
公司表示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作为龙头,牧原抗住了上半年猪价一路下滑的压力大赚100个亿,盈利同比降幅也仅10%左右,展现了猪茅的韧性。
环比来看,与一季度牧原股份的净利润69.63亿元相比,意味着二季度净利润约24亿-32亿元,环比一季度下滑超过54%,还是有一半的利润掉了。
不同的是,牧原股份依然获取了正收益,维持住了猪茅的体面,但小弟们却没这等实力,一个个亏的鼻青脸肿。
行业出栏量排名第二的正邦科技直接大幅预亏。14日晚间,正邦科技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 2亿元-14.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为盈利2 4亿元。
如果按预亏的最低下限算的话,正邦科技今年第一季度盈利2亿元,第二季度亏损额将超过14亿元。
15日午间发布业绩预告的新希望更是惨不忍睹,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9.5亿元-34.5亿元,与上年盈利31.64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93.24%-209.04%。
从头部猪企的半年报预告可以窥探,利润下降或者爆亏,背后都指向同一个根本原因:受到年初以来腰斩的猪价压制。
因此,不少上市猪企上半年的出栏量延续增长以此乘机来抢占市场份额,企图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保持营收增长,但因为猪价承压,增长的成本也侵蚀掉大多数利润。
随着市场的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不断下跌的猪价开始跌破上市猪企的成本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5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20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19.3%,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8.4%;生猪存栏量同步增长,同比增长23.5%,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
到了6月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销售价格直接跌至13.58元/公斤和13.66元/公斤,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则分别跌至14.2元/公斤、14.54元/公斤和14.02元/公斤。
对应当前大多猪企的主流成本在16元-18元/公斤,意味着很多猪企在上半年已经开始出现养一头亏损一头的惨烈事实。
所以如何降成本,这是事关猪周期下半场猪企活下去的头等大事。
显然,底气十足的,还是牧原股份。
2.穿越周期
众所周知,养猪是典型的周期行业,素有“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特征。
牧原股份在过往的业绩中也体现了明显的周期性。
牧原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很不稳定,这是来源于猪周期的影响。
具体来看,2018年在猪周期底部和非洲猪瘟干扰下,生猪处于去产能阶段,但是供给依旧过剩,猪肉价格大幅下降,当年牧原股份净利润增速骤减78%。
到了2019年,猪周期上行,非洲猪瘟依旧肆虐,导致市场供不应求,猪肉价格暴涨,于是出现了彼时牧原净利润超10倍的暴利。
不过,从这轮猪周期开始,猪茅的周期性有所弱化。
最明显的体现,当行业排名老二老三的正邦股份、新希望依旧深陷于猪周期下行的亏损泥潭之时,牧原股份环顾四周,自己不仅活的不错,而且还超预期实现了100个亿的小目标。
凭借的,就是牧原股份“低成本+产能扩张”维持的竞争优势。
牧原股份“一体化自育自繁自养”的养猪模式,几乎是参与了猪的一生,从吃喝拉撒到恋爱成家都包办了。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牧原的养猪是站在同一起跑线,每日同吃同住,出来的生猪品质受到保证。
而且,由于其他猪企还需要外购大量仔猪,综合养殖成本要高于“自繁自养”的牧原股份,牧原的养猪成本却能够降下来。如此即便是在猪价击穿行业平均成本同行叫苦连天的时候,牧原依旧有利可图。
另一方面,在出栏量延续增长扩张的时候,牧原走的是工业化养殖路线,一个大型现代化养猪场可以做到几十万头,各种先进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拥有能够快速复制的标准化养殖流程。随着规模的壮大,边际成本不断被压缩,龙头规模效应显现。
7月7日,牧原股份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旗下不同区域子公司之间成本存在一定差异,领先区域完全成本在 14 元/公斤左右,部分场线完全成本可以达到 13 元/公斤以内,部分新建设子公司成本在 20元/公斤左右。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牧原股份预计商品猪完全成本会降至14元/公斤左右。
在可预见的未来,牧原在这轮猪周期的下半场应该会比别人活的更好更久。
3.结语
回到猪周期下行的大背景之下,这一根本逻辑改变了猪企从之前量价齐升增长到必须要以量补价熬过行业寒冬,这是整个行业都需要承受的变局。
对于牧原股份来说,凭借“低成本+扩张速度”的优势,中长期来看市场份额的提高可以确定,短期最难以确定的还是这轮周期的底部到底会在哪?
有意思的是,在公布半年报预告后,昨天二级市场牧原股份高开低走收盘翻红,可见市场对半年报业绩的认可是符合预期的,但今天延续弱势大跌4.58%,说明未来对猪价走势还是充满了迷茫。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当下猪肉市场整体依旧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周期拐点尚未出现之前,不建议对猪肉股进行左侧布局。
毕竟在景气度大于一切的时候,市场风格明显偏向于成长板块,今年以来各种茅被持续抽血,然后抄底的全都抄在了山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