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的困难或已见底,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3月1日,融创房地产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公司所有公司债券均按时、足额偿付本息,不存在违约或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况,公司偿债能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核查,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均运行正常,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当日,有市场消息称,融创已准备好足额资金,兑付将于4月1日到期的本金为40亿元(20融创01)的可回售债券。3月1日开盘后,融创中国(01918.HK)一路上涨,一度涨超14%。截止收盘,上涨10.47%。
从前一天的下跌16.34%到第二天的上涨10.47%,融创可是给了投资者一次“过山车”感受。不过,能够给予投资者“过山车”感受,至少说明投资者对企业还是关注的。最害怕的,就是对企业不闻不问。如果不闻不问,也就说明企业真的已经没救了。
客观地讲,目前的融创还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源于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市场过于低迷。包括融创在内,所有的房企都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强大冲击。如果不是市场过于低迷,多数房企、特别是头部房企还是能够应对的。
正是因为市场低迷带来了房企流动性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存量房对资金的占用偏多,导致多数企业资金出现紧张状况;另一方面,融创自身的债务规模较大,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必然会对资金流动、资金调度、资金运转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造成企业运行比较困难。
但是,从融创的实际情况来看,感觉还没有困难到资金链就要断裂的地步。更可能的是,目前的状况,是融创已经困难见底的标志。也就是说,尽管依然比较困难,尤其是资金调度,不能有半点失误。但是,从总体上讲,融创应当是在困难中好转,在艰难的转型中好转。如果能够挺过这段时间,融创还是能够比较好地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的,也会出现新的机会。
而从市场传出的消息来看,如果融创确实已经准备好了足额资金,应对即将到来的债券兑付,其能够带来的积极影响,可能不只是确保债券不出现逾期现象,更可能是投资者、购房者对融创的信心。而在行业和企业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信心自然比黄金更加重要。而孙宏斌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永远是充满信心的,是很难被困难打倒的。
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国际评级机构对融创的评级下调。2月11日,穆迪将融创中国的公司家族评级从“Ba3”下调至“B1”,将公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1”下调至“B2”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而在此前的1月20日,惠誉也已将融创中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自BB下调至BB-,展望负面;同时将公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及其未偿美元高级无抵押票据的评级BB下调至BB-。
如果没有国际评级机构的下调,对融创还真的有一些担忧,评级机构一下调融创的评级,反而认为融创没有危险了。记得2017年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万达的评级,结果,万达通过资产出售等,让企业变成了一个很安全的企业,以至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万达仍然表现得很强大、很坚强。而当初帮助万达的,也正是融创。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国际评级机构也对恒大进行了负面评级,国际做空机构还做空恒大。然而,恒大不仅没有出问题,许家印还于2017年成为了中国首富。至于今天的恒大,也遇到困难,那是此后几年恒大没有很好把握机构,过度扩张造成的。
也正因为如此,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融创的评级,可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融创已经困难见底。而正是在这样的困难局面下,让孙宏斌对发展思路进行了反思,对发展前景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分析,从而做出更加契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决策。那么,今天的困难,很有可能成为融创明天发展的台阶。
如果融创能够更加突出主业,将非主业的、前景不是很好的、缺乏竞争力的业务与资产剥离、出售和重组,那么,按照孙宏斌的魄力,应当能够比较快地走出目前的困难。毕竟,眼下的金融政策对房企还是有利的,是需要融创好好把握的。特别是住房租赁市场政策,对融创可能是一次机会。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作用下,商品房市场也会明显复苏,对于融创回笼资金相当有利。
融创不是资不抵债,融创需要市场恢复,那么,资金就不会困难。乐观估计,只要融创把业态重新梳理与整合,该整合的整合,该转让的转让,该出售的出售,该剥离的剥离,预计三年左右的时间,融创可以焕然一新,资产负债率可以下降到70%以内,股价也有可以重新回到高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