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起,一档名为《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的系列短视频节目登陆湖南卫视、湖南都市频道、湖南国际频道、芒果TV、风芒等平台,从文化的视角深度思考“何以湖南”。
《文脉赓续何以湖南》由湖南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联合出品,湖南都市频道、风芒承制。节目以20集短视频、每集5分钟的体量,用主播讲述的方式,从湖南现象入手,挖掘湖湘文化之根,系统梳理湖湘文脉。
文化新思考:从三个“文化”探寻何以湖南
《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从湖湘文化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三个维度出发,探寻“何以湖南”的文化密码。第一季为“历史文化篇”,20集短视频主要围绕“悠久的历史文化”展开。比如第一集,就从影响湖南的三颗“种子”讲起——玉蟾岩保存了世界最早的稻种、炎帝种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三颗“种子”奠定了湖南农耕文化的底色,也体现了湖湘文化与中华主体文化的同一性。
《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历史文化篇”虽然梳理了上古至近代的湖湘文脉,但并不局限于历史的叙事,而是深度关联当下的湖南。探讨的是湖南人的霸蛮从哪里来?湖南人为什么善于“闯出去”?湖南为什么这样红?湖南为什么总与年轻人有缘等等。同时,节目也阐释了湖湘文化的时代价值,那就是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叙事新维度:原来你是这样的湖南
《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主要面向大众作湖湘文化的普及,因此节目在叙事上区别于学术研究,选择从群众身边可知可感的湖南现象说起。
比如讲湖南人不屈的个性,节目就从湖南方言的“不服周”讲起,通过楚人不服从周朝的历史故事,延伸到湖南人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讲湖南人的心忧天下,则从大家熟知的长沙潇湘大道边林则徐与左宗棠的雕像讲起;讲湖湘文化的“独立根性”,则从全国唯一一条由南往北流的湘江讲起……通过一个个湖南特有的现象,探寻背后的湖湘文化脉络,新鲜的叙事给观众呈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湖南。这样的轻巧叙事,正是节目普及湖湘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破题尝试。
表达新方式: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如何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成为主流媒体实践探索的方向。《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着力进行话语体系的变革,并尝试以互联网思维主导短片制作的全流程。
节目大胆借鉴互联网博主的讲述文风,用鲜活的语言、有血有肉的故事重塑湖湘文化的呈现逻辑。比如讲道南正脉,虽是讲宋明理学的发展,却不着墨于理学的奥义,而是刻画了唐朝佛教盛行的一个小故事,通过韩愈的遭遇,让观众意识到重续儒学正统的重大意义。此外,像是“已读不回”“让出C位”“实现食盐自由”等表述,用年轻人的语言与年轻人交流,也让一档文化节目鲜活起来。
形式上,节目通过虚拟技术,让主持人“置身”于湖湘文化长卷之上。随着主持人的讲述,长卷缓缓展开,给人以美学享受。这样的表现形式,打破了高头讲章的说教,去了“爹味”,多了趣味。
作为芒果理论片的又一轻量化作品,《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既延续了《十讲二十大》的主播讲述形态,又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语言,互联网的特色愈加明显。节目以碎片化的方式对湖湘文化进行全景式的呈现,生动展现了湖湘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更是中华文化核心道统的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