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多点发力办好思政课
开好、上好思政课是提升铸魂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主渠道”作用,安徽省铜陵市从党建引领、顶层设计、制度保障、教研驱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多点发力办好思政课,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聚焦区域联盟,构建“大思政”共同体。突出一体联动。出台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提升育人实效、服务人才培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合作模式”为宗旨,推动各学段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构建、教学内容一体聚焦、教研活动一体开展、育人模式一体实践,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凝聚各方资源。整合各学段教育资源,组建了由高校、教研机构、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共同组成的一体化建设联盟,定期召开联盟工作推进会,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常态化。强化工作指导。成立铜陵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在铜高校、市委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部门,组织专家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
聚焦课程融合,构建“大课堂”新模式。教学内容一体化。按照“认知、认同、践行、信念”这一螺旋式上升目标,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爱国主义读书教育、艺术展演、“传育立行”等活动,将德育贯穿渗透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德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大中专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开设“理论性—常识性—体验性—启蒙性”课程,打造立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德育课堂“主阵地”。教研活动一体化。建立联动教研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面对面”的集体备课、“手拉手”的共同研讨和“心贴心”的经验交流,组织思政课教研员、思政课教师、德育工作者参加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修,积极参加“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优秀示范课巡讲、教学观摩等活动,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及时推广一体化建设优秀成果、分享一体化建设经验。实践基地一体化。绘制铜陵红色资源地图,探索“场馆+思政课”模式,结合党史馆、纪念馆、博物馆等,用好铜陵学院沈浩精神传承基地、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通长征主题红色教育营地等重点场所,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大学生讲思政课”、“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现场专题教学、理论宣讲、“少年行”红色研学等精品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打造场景化、可视化的“行走的思政课”。考核评价一体化。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和实际成效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在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研究权重,开展思政课特色项目、特色课堂、特色备课组、特色教研组、特色学校、“一校一品”等系列特色评估活动,为拓展思政课教师发展空间提供多种渠道和有效保障。
聚焦队伍建设,构建“大师资”全体系。突出政治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实施“党建品牌领航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头脑,分层组织全市200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分批组织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参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将新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各学科知识体系。呈现全新课堂。用“时政述评”开启思政课“新样态”,组织200余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时政述评”大比武、大练兵活动,引导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思政课堂新样态、探寻思政课程新途径、探究思政教育新方法。注重提能强师。始终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安排思政课教师成长专项资金,实施“铜有强师”行动、“思政课教师培优计划”,制定思政课青年教师培优计划和后备干部管理制度,在“四优工程”“青蓝工程”“铜都青年英才教师”评选中给予政策倾斜。强化品牌建设。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发挥名师工作室“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用,设立思政学科小初高三级名师工作室,成立涵盖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说课大赛、“同上一堂思政课”等活动。目前,全市已培养7个引领一体化建设的领军团队,孵化了1支一体化建设的骨干队伍,涌现出一批“以史铸魂、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和优秀教学课例,培育了一批沉浸式、互动式、案例式、专题式教学品牌,形成了一批符合不同学段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金课”。
(作者:杨贤招,系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2日 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