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资本邦了解到,Choice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持有A股五大保险股的基金数量仅有483只,较去年末的4087只骤降88%。可以看出,保险股遭遇机构大撤退。
对于上述情况的发生,或与保险业负债端与资产端持续承压有关。负债端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后期,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下行以及寿险公司销售人力大幅下滑,新单保费增长疲软。资产端方面,受长端利率下行及权益市场波动影响,险企投资收益承压。
具体从第三季度看,持有五大险企的基金数量从二季度末的2874只迅速降至483只,环比减少2391只,减少幅度高达83%。对比来看,仅第三季度,清仓保险股的基金数量占了前三季度总数(3601)的66%。基金对不同保险股的调仓差异很大。例如,持有中国太保的基金从931只降至105只,持有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的基金分别从598只、404只降至11只、16只,持有中国人保的基金从217只降至1只。
随着股价持续回调,市场对保险股是否触底的讨论增多,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保费端何时能出现拐点;二是投资端何时能出现转机。虽然目前保费端与投资端还未出现明显的向好迹象。
但是随着保险股持续走低,低估值对股价形成一定支撑,且一些此前对保险股走势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因素逐渐淡化。
在投资端,此前冲击保险股的地产债务违约事件风险逐渐释放。多家上市险企也表态,投资房地产领域的资产规模不大,风险敞口可控。
在负债端,受新旧重疾转换、检出率水平提升等因素影响,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险企大幅增提了准备金,这是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因之一。通常来看,在险企大幅增提准备金后,如经营层面无重大变化,短期内不会继续增提准备金。大幅增提准备金后,准备金有可能在后续“释放”,对利润形成正面贡献。除准备金之外,进入四季度,各大上市险企积极备战2022年“开门红”。
华金证券研报认为,保费增长压力下,“开门红”的激励效应或更加重要,上市险企今年仍将大力布局来年“开门红”,险企估值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多位险企管理层人士近期表态,目前行业遇到了短期困难,但长期发展前景可期。